菖蒲君君 作品

249. 第 249 章 *“歲幣把大宋包裝成……





北宋經濟繁榮,便是從趙恆手中起。




宋真宗在位期間,人口從他繼位前的四百萬戶,到他去世,已經有八百六十餘萬戶。




為了可以儘快救助受災地區的民眾,建立常平倉。




對百姓,宋真宗的確可以說得上是一位明君。




無論是在用法尺度,還是在引入新稻的這件事情上,也的確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是……




“澶淵之盟呢?”姜煙起身,也來了精神,直面趙恆:“宋軍大勝,士氣高漲,你卻畏首畏尾。”




“遼軍勇猛,那蕭太后更是早有準備。姑娘就真以為打過去,一定能贏嗎?”趙恆拍著一旁的桌子,低吼:“那是千載難逢的談和機會。”




他不想打嗎?




可伯父和爹都無法打下來的地方,他如何能?




遼軍的威力,大宋難道還不清楚嗎?




“遼軍來犯,邊境還在死守,你卻已經想要南遷。如果不是寇準主戰,楊嗣和楊延昭等將士力戰,季延渥死守城池、李繼隆死守澶州城門。他們這些,只換來你的一句千載難逢?”姜煙的聲音也不自覺大起來。




對面的趙恆連連冷笑,只偶爾會露出一點閃躲之色。




南遷的事情,他的確有愧。




可遼軍來勢洶洶,染指中原的野心誰人看不出來?




姜煙口中說得簡單,趙恆卻必須仔細估量。




“姜姑娘,那是打仗!血流成河的戰爭,不是你三言兩語就能說盡的。”趙恆低聲冷笑:“還是姑娘覺得,我就該讓那些人繼續拼命,去換一個未可知的結果?”




趙恆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的確,那場仗後來表明,蕭太后本身就做了兩手準備。能打,就一直打進去。不能,便想辦法談和。




宋朝雖是打勝的那方,可氣勢高漲的依然是遼軍。




早在高粱河與雍熙兩戰,宋軍面對大軍來犯的氣勢猶在,可帝王面對遼國大軍還有一戰的心卻隨著趙炅的離世,也跟著一併沒了。




姜煙點著頭,也露出譏諷的笑。




澶淵之盟真的沒錯嗎?




“歲幣呢?”姜煙反倒是不生氣了。




沒看趙恆自己都引以為傲嗎?




大宋是她的歷史,卻不是她的國。




崽賣爺田不心疼。




趙恆都不心疼,姜煙這個外人激動什麼?




她坐在一旁,甚至學著之前在現代的時候,晏殊展示流程泡茶。




只是宋朝文人淑女都是規規矩矩的在桌前製茶,姜煙直接把茶盞抱在懷裡慢慢弄。




“歲幣把大宋包裝成了一隻肥羊。而你在澶淵之盟後並沒有趁著你口中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發展,反倒是沉湎在假象的和平里。”




姜煙的話,猶如一把把尖刀,穩準狠的紮在趙恆的心頭。




“泰山封禪,山西祭祀,勞民傷財。你沒錯?”




趙恆怔愣的看著前方,張了張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




“不思進取,養兵之法造成的冗兵,你真的沒錯?”




“宋朝從趙匡胤開始改五代十國留下的弊端,一直到你手中,雖文道昌隆,可武將卻愈發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