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君君 作品

141. 第 141 章 *人,若是病了。尚且……





那些村民見到董奉,皆是熱情的打著招呼。




他們一點也不覺得種杏樹辛苦。




這樹苗只要種在土裡,他們家的親人也可以活下來。




若是杏樹好好的活了,這些病患家屬也會認為,這說明是之前生病的親人以後身體會越來越好。




穿過杏林,董奉面前是浩蕩山水,秀麗迷人。




幾百年後,詩仙李白會路過廬山,寫出“飛流直下三千尺”。再幾百年,會有另外一位詩人,在這裡寫出“橫看成嶺側成峰”和“不識廬山真面目”的詩句。12




而這廬山,董奉儘管沒能將自己的行醫手稿流傳於世。




卻給了中國人一片兩千年的杏林。




醫者,當仁心仁術。




又應當有所尺度。




醫者,當心懷天下。




又應當目有患者。




杏林春暖,醫者仁心。




姜煙站在杏林外,這一刻出現在廬山的遠不止董奉。




還有華佗,有張仲景。




不僅如此,姜煙還彷彿看到了千千萬萬的大夫。




他們有的搖著金鈴走在大街小巷,城鎮鄉里。




有的坐在醫堂藥館,落筆便是一張經過仔細斟酌的藥方。




一人一方,同一種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會有不同的表現,用的藥方也會有所增減。




他們中,有穿著長袍的書生模樣,也有佝僂著身子的老漢。




更有穿著馬面裙,端莊秀麗,靜謐的站在一角的女子。




“姜姑娘,多謝你!”張仲景、華佗和董奉齊齊轉身過來,那些同樣站在山谷中,看不清楚模樣的人影也轉過身來。




他們齊齊朝著姜煙一拜。




“不不不!”姜煙趕忙回以一禮。




“姜姑娘,若非你,我等也不知曉,後世的醫術竟然發展如斯。行醫濟世,我等之心願。奈何我等至死也不曾達成心願。”




張仲景站在三人中間,抬手朝著天空方向拱手:“如今我們心願已成,縱然此刻身死也死而瞑目。”




他們在現代看到了那些在研究室裡做研究的教授們。




知道就算千年之後,中醫之傳承也不曾斷絕,依然在救治百姓。




還有那些製藥出來後,不斷調整價格,讓更多百姓吃得起藥,治得了病的新聞。




他們渴望醫天下,奈何一人之力根本無法達成。




這個心願,在兩千年後才完成。




看病可以報銷,醫院不再是那些窮苦人不敢涉足的地方。




張仲景他們當然也知道,這也不是絕對的。




世上總有陰暗不為人知的角落裡,發生著各種苦難的故事。




可那個世界,美好得讓他們嚮往。




此生有幸一觀,已然是他們的福氣了。




“先生們在醫道上的鑽研和傳承,佑我中華之百姓,護我炎黃之血脈。姜煙今日厚顏,代這千年以來的百姓們謝過諸位先生!你們留給中華民族的,不僅僅是醫術,還有精神!”




姜煙彎腰,重重下拜。




傷寒肆虐時,一定不止一個張仲景敢為天下先,在那些百姓家中分離救治。




兵荒馬亂時,也絕非只有一個華佗,行醫治病不曾斷絕。




哪怕在鄉野深山,依然有如同董奉這般,有治無類,種下杏林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