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捧殺

 這時一個太醫提醒道:“王爺,其實這個寒熱症,也有通過汙穢之物過人的可能,您小心無大事。”

 蘇辰當然知道,只不過糞口傳播的可能性會比較低,而且他對養心殿上下在個人衛生上要求的很嚴格,便是負責灑掃的宮女嬤嬤頭上也要保證沒有跳蚤等寄生蟲。

 康熙可不管他兒子說出來的保證,只問太醫:“辰兒的脈象如何?”

 幾個太醫相互看了看,異口同聲說道:“王爺的脈搏強勁舒緩,身康體健。”

 說句犯忌諱的話,就王爺的身體情況,即使是真不幸染上瘧疾,也能挺過來。

 康熙聽了,想勸兒子去宮外暫時居住躲避,然後找別人來照顧胤禛的臺階都沒有了。

 “阿瑪,你放心吧。”蘇辰說道。

 昨天蘇辰一下子聽說胤禩確診瘧疾,阿瑪又在裡面看著,因為阿瑪的瘧疾劫他才有些慌不擇路,後來才想起來一個人。

 此人名叫張琰,是蘇辰兩年前離開四川之後,走湖北一路繞道去山西的時候遇見的一個大夫。

 張琰,山東人士,隨父輩定居湖北,精通醫術,在當地以為人種痘防疫天花聞名。

 張琰是個醫痴,一直致力於研究防疫各種傳染病的方法,在江南多水地區比較流行的瘧疾,就是他蘇辰遇到他的時候,這老頭準備研究的新課題。

 當時,張琰和幾個穿著衙門差役服飾的人起了爭執,朝廷聞知他是當地有名的痘醫,徵召他去京城給八旗勳貴種痘。

 張琰不樂意去,當地的縣太爺到他家請了好幾次都不成,便直接派差役去強行徵召,打翻了他弄的一罐非常珍貴的藥草。

 這個藥草就是張琰調製了好久的,針對瘧疾病症而制的。

 藥草打翻之後,他幾乎要跟那些差役拼命,但家中妻兒在側,又不能真的豁出去什麼都不管的和官府的差役對抗。

 在雙方都有些下不來臺的時候,蘇辰冒了出來。

 因為榮廣的腰牌,他很輕鬆的幫雙方調解了矛盾,最後給阿瑪寫了封信。他阿瑪一個口信下來,朝廷便沒有堅持徵召張琰,讓他推薦幾個痘醫入京即可。

 張琰是有幾個徒弟的,他馬上就給出了入京給貴族們種痘的人選。

 事後,張琰設宴答謝蘇辰,提到了他想要消滅天下所有駭人聽聞的傳染疾病的宏願,也就說起他的那罐藥。

 蘇辰當時已經拜託好幾個比較投緣的商人朋友尋找金雞納霜,聽到張琰說了很多他嘗試配過的治療瘧疾的湯劑中的藥材,不知怎麼腦子靈光一閃,就想到了現代時聞名全世界並給中國帶來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大佬。

 以及,青蒿素。

 青蒿素是用現代科技手法從黃花蒿的莖葉中提取的純化合物,是一種中西醫手段結合產生的藥品。

 以現在的醫學水平,想要搞出來這個無異於異想天開,但蘇辰卻從來不敢小看古人們的智慧,他們總有辦法能做出來連現代科技也無法破解的東西。

 像此時的許多醫學大家,他們手裡的藥劑配方,讓後人們配,恐怕很多都是一輩子配不出來的方子。

 既然蘇辰知道黃花蒿里能夠提取出青蒿素,這就證明青蒿素是黃花蒿中的一種成分,或許一株黃花蒿里含有的青蒿素成分很少很少,想要用黃花蒿治療瘧疾可能煮一車都達不到十幾克青蒿素的含量。

 但這不是蘇辰一個外行關心的事情了,他知道黃花蒿中有青蒿素,而青蒿素是治療瘧疾最有效的藥物,就足夠了。

 怎麼能把小小黃花蒿里所含有的青蒿素威力,在現有的醫療條件下充分的發揮出來,就是專業人士的任務。

 因為歷史記載康熙的瘧疾是被傳教士的金雞納霜治癒的,蘇辰的思維便一直被限制在金雞納霜之上。

 想起青蒿素之後,他馬上建議因為政府強徵已經心灰意冷想要隱蔽山林的張琰,試試用黃花蒿治療瘧疾。

 那個剛才還口口聲聲要隱遁山林的張大夫,當時眼睛裡就亮出光彩來,追著蘇辰問了很多他為什麼建議黃花蒿的話。

 蘇辰搬出他那個修道的師父來,才擋住了張琰要拉著他一起嘗試探索治療瘧疾藥方的熱情。

 他們在一起待了大概有半個月分開的,後來一直通過湖北宜昌府的驛站中轉信件。

 這兩三年裡,也就只有三四封信的聯繫,上一份信中,張琰提到他當時在廣東。

 今天早上想起來這麼個人,蘇辰就讓回京後在他身邊做事的吳海出發去南邊找人,必要情況下,可以通過官府公告及時通知到張琰自己在找他的消息。

 同時,他也聯繫了之前拜託尋找金雞納霜的那些商人。

 但對於兒子這些措施,康熙並不多看好,耐心勸說好久也不能把兒子送出宮,他就把乾清宮十分細心的兩個一等宮女派了過來。

 叫她們照顧胤禛。

 蘇辰也保證了不插手,他就坐在旁邊跟胤禛說話。

 康熙才放心。

 後半下午康熙處理完政事又過來養心殿一趟,見一切都好,他待了兩刻鐘便離開,緊跟著還要去看看胤祚、胤禩。

 這一天晚上入睡的時候,都快亥時了,剛躺下,奉命去宮外探查京城附近是否有瘧疾流行地區的榮廣回來覲見。

 康熙很快的又起來看榮廣帶來的消息。

 除了京畿通縣的一個小藥鋪,在半個月前接診過一例疑似的瘧疾病患,京城周邊三百里,沒有任何瘧疾病患出現。

 “難道這寒熱症還是從宮裡發出來的?”康熙扔下摺子,詢問剛被叫過來的太醫,“寒熱症可能自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