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 作品

第三十八章 夜雨天衣寺,血戰若耶溪(一…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籍

  ......

  天衣法華寺位於在山陰縣正南面約七十里外的秦望山西北麓,寺名也歷經幾變,立寺祖師為東晉名僧曇翼。

  曇翼,東晉吳郡餘杭人,七歲出家,十六歲剃度,初入廬山出家,後拜關中釋羅什為師。

  義熙十二年他與沙門曇學同遊會稽群山之中,見秦望山西北面,五山相接,十峰林立,南、西兩條清溪猶如兩條玉帶,在群山環抱中合二為一,氣象萬千,奇異靈勝,林壑虛閒,松梢玲韻,群峰爭翠百穀生煙。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如此勝境,曇翼決定結茅庵,誦《法華經》,長留此處修行,追隨者眾多,也因此逐漸形成寺院。

  天衣法華寺歷代高僧輩出,人數之眾多,即便是在崇信佛教,寺院廣佈的江南也實屬罕見。

  天衣寺開山祖師曇翼大師自不必說,南朝梁時的名僧惠舉法師,也是名噪一時,法華寺也正是在他擔任寺院住持期間得名“天衣寺”的。

  禪師惠舉隱居修持在法華寺內,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蕭衍徵召惠舉當國師,惠舉不從。

  當時昭明太子蕭統見其心堅,特賜以金縷木蘭袈裟一件,這便是“天衣”之名的由來。最後梁武帝也不再堅持,反而施給寺中四件寶物:

  有曇翼頂戴紫檀十二面觀音;有紅銀藻瓶一對;有紅琉璃缽一副;還有金銅維偉佛像一尊,加上太子賜的袈裟,五件寶物,藏以寺中,後奉於大殿西序。

  武宗會昌年間,在道士趙歸真和宰相李德裕的支持下,唐武宗李炎發佈了“殺沙門令”,廢除寺廟,焚燬經像,沒收財產,許多寺廟高僧殉教而死。

  朝廷與各地藩鎮共奪取寺廟田產數千萬頃,僧尼還俗26萬有餘,毀著名寺廟4600多座,史稱“武宗滅佛”,僧眾中則稱之為“會昌法難”。

  在這一場浩劫中,天衣寺也不能倖免,佛滅寺毀,一敗塗地。

  會昌年間的滅佛運動極大地解放了唐朝因寺院經濟過度膨脹而凋敝的社會生產,僧眾還俗和清退寺田也讓朝廷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得到了巨大恢復,戶部掌握的在籍戶數也在會昌六年達到了安史之亂後的最高峰,大唐中興在望。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然而會昌六年時,唐武宗離奇身死,宦官隔絕中外,宰相李德裕不得進入宮禁,宣宗李忱在神策軍中尉馬元贄的操縱下以皇太叔身份靈前即位,宣佈復興佛教,重建廟宇。

  會昌中興,至此終結。

  天衣寺也因此得以重建,從此正式將法華寺改名為天衣寺,同時在大殿後擴建了十堂峰,堂名以寺院四周的十座山峰命名:

  一曰法華,二曰衣缽,三曰積翠,四曰朝陽,五曰云門,六曰倚秦,七曰天女,八曰嘯猿,九曰起雲,十曰月嶺。

  然而今日卻不是個燒香禮佛的好時節,越州第四將曹從訓和山陰縣尉李輔元領著五百官兵與八百民夫,趕著幾十頭馬騾正行走在秦望山腳下崎嶇的山道中,他們要前往救援的則是若耶溪上游正被亂民圍攻的李家莊。

  山陰縣尉李輔元乃是李老爺的長子,現下已經三十五歲了,下頜蓄著整齊的短鬚,配合他端正的國字臉看上去很是威武。

  今夏靠家族出錢賄賂浙東監軍宦官補了山陰縣尉的闕,他搬到山陰縣沒兩個月便趁著正妻還留在李家莊,偷偷納了一房小妾養在縣外一處別業裡,如今正是如膠似漆的時候。

  奈何越州亂民不體恤李大少爺孝悌力田,為家族延續而和寵妾日夜笙歌的辛苦,偏偏在此時舉事造反,不但在曹娥江上殺官攻佔了剡縣,還圍住了李縣尉族中聚居的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