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 作品

第八章 檢校至華亭,縣令遭誣枉

自會稽出海以來不過小半日功夫,檢校華亭縣丞顧柯二十餘人的赴任隊伍便抵達了青龍港

  華亭立縣,得益於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重築“長百二十里”的捍海塘,使塘內土地免於海水漬濁之災,華亭陸地疆域由此穩定下來,自安史亂後北地大姓紛紛南下,蘇州一時之間每三戶人家便有一戶來自北方移民。

  蘇州治下的華亭縣因開元年間才設立,還有大量無主土地,“縣境東西長一百六十里,南北闊一百七十三里”,因此引來人口遷居繁衍,日漸增多。

  同時又有華亭港作為內河港,青龍鎮港作為外海港,一地擁有兩大港口,華亭在蘇州各縣中雖設立最晚,然而發展勢頭卻是近百年來首屈一指,在設立之初便達到了我唐劃定的上縣標準即六千在籍民戶。

  尤其是位於吳淞江與青龍江交匯處的青龍港,得踞江瞰海的優越航運條件,又得益於有唐以來東南沿海繁榮的貿易,在顧柯等人乘船入港時已近午時,烈日暴曬下,仍可見青龍港的水陸碼頭上絡繹不絕的往來客商和挑夫。

  “那便是白砂鄉徐浦場,嘉興監轄下最大的華亭鹽場,今年夏稅共交鹽五百七十三石,有亭戶兩百二十餘。”

  顧柯站在被包銅木製欄杆護住的船頭,指了指青龍港東南方向的一大片灘塗對眾人說道,那裡就是他預定第一個開展鹽稅改制的地方。

  “檀越要以此為根基,免不得要費一番苦功了。”遊僧普惠雙手合十,口頌了一遍“阿彌陀佛”,說:“明年夏稅徵收前,顧檀越至少得從這鹽場中取得一千石鹽才算完滿。”

  也就是至少一倍的官鹽產量,雖然顧柯一直都表現得胸有成竹,但實際上他對於曬鹽法到底能不能大行於此地還存有疑慮,然而既然都趕鴨子上架了,他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按自己腦中的見識盡力還原出當下可行的曬鹽法。

  雖然從小生在海邊但從未有機會乘船出海的黑臉惡少年楊箕這次可算是長了大見識,從乘皋唐船自蕭山出海以來他就興奮異常,在甲板上上躥下跳,甚至還想跑去摸船兩側的木質大槳,結果差點掉進海里。

  氣得徐逸當場就給他兩個暴慄,呵斥了他一番讓他安分些後,楊三郎才一手捂著腦袋,一手抱著裝滿布帛和銅錢的背囊——這是顧柯發給他讓他到華亭縣後給顧柯隨員們買房的安家錢。

  楊箕雖然仍有些惡少年習氣,但在大事上還算拎得清,哪怕他自己差點掉海里也沒有讓這背囊有半點閃失。

  他有些惆悵地看了看不遠處鹽灶上空升起的炊煙,曾幾何時他最痛恨的就是煮鹽的行當,然而離家沒過半月,他便有些懷念這象徵著亭戶艱苦勞動的炊煙了。

  一臉兇相時常提著枯藤攆打自己的姐姐,還有總是一言不發地在鹽灶上忙活,宛如一塊黝黑石炭的父親,他有種直覺般的明悟:儘管鹽官縣離華亭縣不過百餘里,但他將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