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馬 作品

第186章 食堂發電站

 又經過兩天的努力,虎部落的食堂終於在上午10點多落成了。

 這間長20米,寬6米,高2.5米到3.5米的斜頂食堂,一共花了虎部落超30人工6天時間,總共用去了100多根至少6米長不鏽鋼碗粗的木材。要不是大木提出把一大間食堂,分成4間小食堂來拼建,恐怕沒法這麼快就完工。

 也正是得益於“大而化小”的施工方法,建成後的食堂支持柱幾乎都是在四面牆的邊上,只在沿長邊的食堂中軸線位置,多出來了3根略顯礙事的柱子。但是,內部空間已經非常貫通,讓江楓很滿意。

 由於江楓要求房頂可以踩人,相對於深入地下1.5米的頂樑柱的數量,食堂房頂上鋪設的木材數量就非常多了。

 房頂上使用木材的直徑,相較於垂直的支撐柱要小一點。一根根筆直的木材,橫豎都保持了40釐米的距離,被一橫一豎疊鋪在房頂,用長長的鐵釘加固。每一根橫樑和豎梁的相交處,都用斧頭在木材上削出了簡單的嵌口,確保房頂的平整。從食堂內部抬頭看去,房頂就像是一個個小“口”字拼接而成。

 在食堂四面圍牆,也都用鐵釘釘了很多較細的橫杆,在牆上形成柵欄一樣的簡陋木牆。

 本來,在木牆上,是可以再釘一層光滑的牆布或者牆板的。可食堂的木牆,走的是粗獷的風格,“牆面”並不平整。如果要定牆布或者牆板,就需要找平,要不然搞出來的牆壁和多面體差不多。

 而找平又是一個技術活,很費時間,江楓乾脆就這樣算了。

 這種原木復古風格本來就很流行。

 在木牆外,則是一層加厚款的軍綠色防水帆布,用鐵絲捆綁加固在食堂的木結構框架上,緊緊和木結構相連,並不顯臃腫,也沒有一點褶皺。

 圍牆的帆布深入了地下,還在上面掩埋了一層土,被遮掩得嚴嚴實實的,牆角一點也不會漏風。而且,還專門在食堂外面沿著牆腳挖了排水溝,不用擔心有水湧進來。

 食堂一共有兩個門。

 前門就在正南方的20米的牆上居中開的,高兩米,寬1.8米。

 而側門則位於靠近木頭河的那一側的6米牆上,位置也是居中,高兩米,寬1.5米。側門外3米遠就是虎部落的廚房。廚房和食堂是獨立的兩個建築。

 除了兩個門外,在長20米的那兩面長邊牆上,還開了前4後5共9個窗口。窗口口徑為1米乘1米的正方形。

 側門正對的那面短邊牆,因為另有用途,並沒有開窗口。

 此時,食堂的兩扇門和9個窗口,都已經安裝好了透明的門簾和窗簾,既可以挽開通風,也可以垂下擋雨。

 這些門簾和窗簾都是中間帶拉鍊的款式。拉鍊拉上的時候,就是一整塊簾子,簾子底部還帶有鎖釦,可以被緊緊鎖貼在牆上,這樣就不怕雨打風吹的時候讓食堂內進水。將拉鍊往上一拉,這些透明簾子立馬就變成了可以左右撩開的“雙開簾”,需要的時候,可以挽上去通風。

 食堂的屋頂,鋪設的則是墨綠色的合成樹脂瓦片,看起來有點像是塑料瓦,表面光滑圓潤,非常好看。每一塊瓦片長2.5米,寬1.5米,厚3釐米,很結實。瓦片從斜頂上從高到低一塊壓一塊地鋪設下來,然後用螺絲固定在頂樑上。為了加強採光,屋頂上還鋪設了3塊透明的瓦片。

 有了這麼多透明的採光口,食堂的內部在白天非常明亮。

 除了漂亮的瓦片外,房頂上還鋪設了超過60平方米的太陽能發電板,也就是整個屋頂,有超過一半的面積是一層黑亮亮的太陽能發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