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開會 作品

134 心葬漢江

悠悠江水,東逝不休,紛飛水鳥蹁躚其中,漁舟商船時有劃過。鄭拙心情低落,獨立漢水之側,茫然不知該去何處。

他想去報仇,卻不知該從何處入手。偷襲師傅的人,表面看去已然全部伏誅,想來悟虛子同樣感受,難做決斷,只好去找四怪的晦氣,那自己怎麼報仇?

找武當麻煩再也休提,悟虛子含恨遠走,不是不想或不敢,而是不能。有心想上永樂宮去找晦氣,王真人顯然有所覺察,立刻命諸葛師兄前去山西。

他將一腔怨氣歸到臨濟身上,決心再不回去義軍中,可是自己不去軍中,又能去哪裡?

東來武當,本意只是尋著師傅,問明自己身世,重新拜回山門。如今師傅驟然離世,身世仍然待解,若說現在就回崆峒靜修終老,實是難以想象,踏入江湖,勉強半年而已。

臨江觀水,不知深幾許,不知去哪裡?他尋紅衣,實是心有期待,想商量一二。

不料沿江尋覓多時,仍沒有找到司空先生那艘船,如果此時離去,怕是與紅衣難有再見之期,於是在江邊小丘靜靜獨立,思索這兩日所見天翻地覆的諸般變化。

整個道門明顯勢力因地域而分化,南方北方界限明顯,各有立場。強如武當,派內亦有不同意見,且發展到誅滅掌門的地步,可見勢力越大,內部問題越多。

‘玄元劍會’鬧到這般地步,只怕師傅振興道門的夙願,已付東流,事前曾說有多少前輩會出來說話,至最後一個也無,包括司空圖南,趙復陽前輩等等,所以王真人毅然北上,其實已然心存死志。

他令諸葛思恆前去山西,是替鄭拙報殺師之仇,也是去詳查山西修行界勢力變化,擔心鄭拙自己尋去,反而不慎攪亂了形勢。

世間各方勢力,目前態度都搖擺不定,若有所抉擇,定是牽扯深遠,關聯的可不只是道門,還有朝廷,還有教派,必然還有權柄利益,其中各種遠近計算,力量準備,複雜之處,恐怕尤勝義軍造反,更需三思。

師傅離世前留下叮囑,遺體就近埋掉,世間事盡力而為即可,在闖軍中若有不協,便回崆峒秘境靜修,崆峒傳承需與門中長輩商量決斷。還要他找到司空前輩,詳問以後行事,尤其關於紅衣姑娘,須認真對待,不可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