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之手 作品

第五十三章 馮翊道徒、智擒苻重

由於苻重兵變,截斷洛陽周邊交通,預備前往淮北的七萬軍隊,退返陝城就糧後滯留當地。這之中既有中兵,也有洛州兵,為免捲入叛亂,保險起見只好原地待命。因為事前準備不足,一時間,陝城至函谷關下,堪稱人滿為患。

元末明初詩人唐珙《韓左軍馬圖卷》中,“長河凍合霜草幹”與“中軍餓守函谷關”兩句用在此時也極為應景。

竇衝請命入洛,走陸路顯然不利於掩藏行跡,至於水路,更是難走。

苻丕任徵南大將軍之前,常年鎮守蒲阪,因此在掛帥攻打襄陽時,將蒲州水軍被抽調大半,留下的水軍還要維持沿河軍事防禦,以及關東往關中的漕運。

魏晉時氣候轉寒,苻重兵變時,雖只是十月下旬,但黃河已開始流凌,而在陝城東向河道峽谷,本就有人、神、鬼三門,此時乘船入洛,風險極大。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中就有記載,黃初六年(225年),魏文帝曹丕親率大軍至廣陵故城,臨江觀兵,誇耀武力以震懾吳國。平阿人蔣濟時為尚書隨行,以水道將有阻塞,不利行軍,作《三州論》勸諫,但曹丕不聽,結果數千艘戰船因為河道結冰無法前行。

當時正值東漢——南北朝寒冷期,《資治通鑑》中記載,東晉成帝司馬衍在位初年,渤海灣北部,平州肥如、昌黎、平郭沿海,連續三年冬季封凍,冰上可供車馬乃至數千人的軍隊往來。

為了出人頭地,竇沖決意冒險,出長安後的第一站,他來到渭北的萬年縣。此時的萬年令是太子洗馬慕容寶,可竇衝要尋的卻另有其人,在主動向苻堅請命前,他去藍田拜會了隱士王嘉及其弟子,以呂氏故舊的聯繫換得支持,再往萬年邀當地望姓寇氏襄助。

馮翊萬年寇氏是寇恂(東漢開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後代,東漢末年為割據漢中的五斗米道首領張魯治下豪宗,後來張魯主動歸降曹操,受到寬待並嫁女於曹氏子,其麾下徒眾數萬戶被北徙,充實到鄴城、長安、洛陽等地,五斗米道也因此在北方由上至下、或明或暗的傳播開來,又稱天師道。

寇氏因為是徙戶,與蜀漢滅亡後被遷到河東的薛氏類似,在三輔遭到當地衣冠望族的歧視,其家世代信奉天師道,西晉末年以來,在萬年、下邽聚眾築壘,聯結鄉里,為當地強宗。北宋時,促成宋、遼訂立澶淵之盟的宰相寇準,就是這一族後人。

自西晉末年以來,各地叛亂者多有借道教名義起事,因此遭到統治者厭惡。而在後趙之世,來中原弘法受挫的佛圖澄,投效霸主換取庇護,先後輔佐石勒、石虎這對叔侄,在朝中被尊為大和尚、國師,於各地建寺近九百所。

為此,天師道在北方受到壓制,但佛圖澄並未利用權位在後趙境內禁絕道教,與世代信奉天師道的馮翊寇氏也就結下善緣。王猛年少時為釋道安推薦,師事於佛圖澄,後來隱居華陰,評析率軍北伐駐兵灞上的桓溫,就是藉助寇氏在三輔的宗教勢力,在徒眾中扮做運糧民夫混入桓溫軍營。

不過前秦時,因為信奉天師道的緣故,寇氏在仕途上難得高位,主要的三支分掌族中權柄。寇登自苻健時起,歷經五公之亂至今,一直擔任蒲津監。寇明留居萬年,聚眾自守,把控當地渭河北岸,被推為壘主。寇修之為天師祭酒,三輔天師道徒眾首領,結交豪望勳戚。

佛圖澄病重後,化名麻襦的王嘉預感後趙大亂將起,本就是隴西人的他回到關中,借天師道之名隱居於終南山(位處秦嶺中段)。苻健立國之初,王嘉的弟子張靖率先追尋而來,仿效秦始皇時“長人見於臨洮”,即十二金人故事,在家鄉新平宣稱“苻氏應天受命”云云,以為祥瑞,結果討好苻健不成,反遭懷疑用心被關入牢獄。

同年,因大雨不止,黃河、渭水氾濫,之後又起蝗災,趁著百姓自發遷徙的混亂,王嘉舊時徒眾得寇氏之助陸續遷入關中,反過來也擴散了天師道在三輔的影響力。而且,蒲津監寇登還出面假作巨人木屐、足跡上報朝廷,為張靖圓謊,苻健多方顧慮之下,以此為臺階將張靖赦免。

與呂隆同窗的寇贊、寇謙兄弟就是寇修之的兒子,竇衝入洛遊說呂光時,十一歲的呂隆已經升入太學,與十五歲的寇贊、十三歲的寇謙成為同窗,寇氏因為循家族傳統信奉天師道,名後通常加一之字,俗名寇贊之、寇謙之。

時人重家諱,即避免與父、祖名諱相同,而作為天師道標識的之、道等字則無需避諱,所以用這些字眼來取名極為常見,如王羲之、王凝之、王蘊之,三代人皆是如此。

前秦滅仇池國後,將其宗室遷徙到關中,作為安撫,苻堅庶長子苻丕聘娶楊氏女為妻,加上楊氏祖上也是略陽氐人,曾在隴右定居,很快就融入勳貴階層。而在普通的仇池氐人眼中,更將苻堅視作威名赫赫的豪傑、首領,遠強過只知內訌的楊統、楊纂叔侄,因此有著很強的認同感,不似前燕慕容氏那般潛藏著強烈的復國情緒。

苻丕之妻,即為前仇池末代國君楊纂之女,他以徵東大將軍、雍州刺史、長樂公在蒲阪鎮守時,麾下僚屬分為三個系統,在軍府、州府之外,還有其封國官員,如軍府左司馬楊膺,州府左長史楊輔、右長史王亮,長樂國侍郎姜讓。

楊膺是苻丕妻兄,也就是大舅哥,楊輔則是楊統之子,雖為楊膺族叔,卻因父輩嫌隙延續,兩家互不對付。王亮出自京兆王氏,為建威將軍王撫之子,姜讓出自天水姜氏,為隴西太守姜衡之子,這二人相當於由長安委任、配屬,意在加強對宗藩的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