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之手 作品

第四十八章 鏖戰襄陽、兩軍疲極

襄陽中城,城牆西北角。

“氐寇城下新敗,近來士氣靡靡,城防要害,我已命軍士巡看,天寒風疾,阿母但且歸家將歇。”

因擔憂母親安危,一聽軍士來報,朱序就立即趕來西北城上,勸韓氏下城。

“昔汝父戍巴陵,兵止千人,地處荒蠻,遇事為士卒先,吏士皆視若兄弟子侄,每日殫誠勤謹,尚且有如臨淵履冰。今氐酋興兵十萬來犯,敵眾我寡,汝不以死志守城,馭下妄作威福,而寄望於外援,致有城下之失、西牆之潰,倘有再三,援兵即至,吾家上下業已填冢!”

在守城的態度上,韓氏對兒子很不滿,卻沒有拒絕受兒子指使,近身攙扶的孫子。

當著一眾士卒,深知母親脾性的朱序沒敢上前,他都快四十歲的人了,怕老媽越說越火大,順手再給自己兩下,那可就太跌份了,於是使眼色讓十八歲的大兒子朱略、十三歲的小兒子朱諶頂上前去。

石越突然登陸南岸時,正值六月末、七月初的雨季,雖然立下營寨,之後面對襄陽城內與峴首山兩處晉軍的反擊、襲擾,不得不維持一定規模和強度的騎兵使用,來壓制騎兵稀缺的晉軍。

秦軍戰馬對糧草的消耗,使北岸後勤轉運的壓力大增,馬蹄連日浸泡在泥水裡,角質軟化使得可用於作戰的戰馬數量不斷下降,傷馬只能留在營中休養,等待馬蹄恢復,其實趕上雨季,就算釘了馬掌,情形也好不了多少,況且魏晉時馬蹄鐵還未普及。

從苻丕率軍到達樊城,除了石越趁著季夏雨季水位上漲,自淯水突入漢水奇襲南岸,秦軍除了清剿下游江渚,整個夏天再無像樣的攻勢。

入秋後,秦軍不斷加固南岸大營,但礙於輸送補給的能力,襄陽城外只維持不到三萬人的規模,且其中半數人直到入冬,都在充當勞役,沒有投入作戰。

在襄陽城東十里,秦軍耗時近半年,掘壕平地、負土版築、夯實高臺,硬是將臨時的簡易營地增築為壕塹環繞的土城,襄陽外城未及逃離的民戶,則被強制徙往北岸,轉道南陽遷入洛陽、許昌,以充實當地因士庶南渡以及連年戰亂導致的戶口空虛。

自西晉末年以來,洛陽周邊屢遭戰火摧殘,八王之亂到後趙滅亡,這期間約六十年稍遠暫且不說,後趙滅亡到前秦攻襄陽的近三十年間裡,圍繞洛陽發生的大戰就有數場,先是姚襄因為與殷浩結怨,背離東晉後北歸,入據許昌圍攻洛陽,引來第二次北伐的桓溫,雙方在伊水北岸交戰,姚襄敗走河東,桓溫收復洛陽。

前燕未覆滅時,因南下中原戰略,與東晉在洛、許一帶連年交戰,慕容恪輔政之初,分別以慕容垂鎮守蠡臺,護軍將軍傅顏率騎兵二萬南下巡行至淮河北岸威懾東晉。數年後,穩定河北的慕容恪親自將兵南下,與慕容垂合攻洛陽,俘殺以五百兵死守孤城的晉將沈勁,西進崤山、澠池,威震關中。

桓溫第三次北伐時,擔任裨將的鄧遐先在黃墟大勝,前燕下邳王慕容厲單騎逃走,所率二萬步、騎盡潰,隨後繼續西進的鄧遐又與朱序在林渚大勝,擊敗燕將傅末波所部。

在這之前,傅末波與慕容垂等人聯兵八萬迎戰桓溫所率約五萬主力,燕軍敗績後各部分散,慕容垂退屯枋頭與晉軍隔岸對峙,慕容暐再遣近侍樂嵩為使入長安向前秦求救,許割虎牢以西之地為酬。

東晉豫州刺史袁真受邀一同出兵伐燕,率軍攻克譙、梁二郡後,西進至滎陽東北,受命開通滎口石門漕運,與前燕范陽王慕容德所部相持,反覆爭奪,而奉命援燕的前秦鄧羌、苟池所部也自洛陽繞向滎陽以南,進屯潁川。

前秦滅亡前燕後,洛、許周邊與東晉仍一直存在邊境摩擦,駐鎮淮陽的桓伊,通過汝潁水路能夠向西威脅魯陽,而魯陽以東,下游同在滍水岸邊的還有分別隸屬於南陽郡的葉縣、潁川郡的昆陽,昆陽再往東北依次是襄城、許昌,淮陽的晉軍缺少戰馬、馱畜,無法遠離水路補給線攻擊許昌,襲擾沿岸卻不成問題。

而前秦在統一北方之後,下一步的大戰略是蠶食、消滅東晉,這就要利用汝潁水路作為南下大軍的補給輸送幹道。遷徙人口充實洛、許,能夠恢復沿途郡縣的農業生產,緩解後勤壓力,也加強對當地的控制,屬於提前進行的準備工作。

這也是苻丕、苟萇進攻襄陽時,在戰術上選擇放緩節奏,穩妥合圍,不急於攻城的原因之一,但他們卻忽略了前秦在戰略層面上的難題,那就是十數萬兵馬調動出征,一年多以來僅糧秣用度已是天文數字,這還不算每戰需要發下的賞賜和撫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