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之手 作品

第四十六章 慕容垂強襲南陽、石越巧渡漢水

沔水發源自秦嶺南麓,流經沔縣至漢中始稱漢水,即《尚書.禹貢》所載“嶓冢導漾、東流為漢”,不過魏興西城至南鄉武當一段也稱滄浪水,在流經襄陽後又稱襄水。

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四月初夏,苻丕奉命攻襄陽,駐兵於江北的樊城,與南岸的襄陽城隔江對峙。

樊城所在的北岸,淯水匯入繞過襄陽的漢水,使得流向由東折向南的漢水在入彎前的流速進一步減緩,於是在二水交匯處,以及襄陽城所在的南岸,都因泥沙淤積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江渚。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解佩渚,一說是在襄陽城西,為西漢劉向《列仙傳》所載,周朝人鄭交甫遊漢江遇仙奇聞之地。另一說,則是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在襄陽萬山別館,與有過目不忘之能的同鄉王粲以圍棋覆盤打賭,服輸後解腰間玉佩相贈之地。

東晉襄陽守軍在這些江中沙洲上,分別立有規模不等的水寨,又輔以小股部隊往來穿梭,少則數十,多則百餘,相互為援,不敵則退往別寨,幾處合兵反攻。

前秦想要突破江面,進抵襄陽城下,建立圍城據點,首先就要佔領並肅清這些江中沙洲,否則就要面對來自各處江渚水寨與襄陽城內守軍的襲擾、反擊。

江中沙渚連綿成島,蘆葦遍覆其上,內裡暗藏溝汊,襄陽外圍的東晉水軍分乘小船,依據地利堪稱神出鬼沒,而城中守軍依據城外探報,不時出擊,對水軍不佔優勢的前秦造成極大困擾。

苻丕入駐樊城後,楊安率軍北上,負責鄧、穰、新野一線對南陽的防禦,因為此時南陽郡的治所宛城仍為東晉控制。

湍水流經穰城,在新野匯入淯水,又在襄陽縣東北與泌水交匯,然後繼續向南匯入漢水。淯、泌二水交匯處以東,此時也是東晉的控制區域,隸屬於義陽郡西部的舊治安昌,自安昌南下,距離競陵郡治所石城,陸路不到三百里。

襄陽城雖然是在漢水南岸,襄陽縣卻是在樊城東北,位於北岸漢、淯水道交匯處。

樊、鄧地區,東、南、北三面都被水路環繞,但作為前秦先鋒的楊安,無愧其未嘗一敗的名將之稱,面對東晉依託水軍優勢所採取的靈活戰術,穩穩佔據樊城,巋然不動,直到苻丕率主力到達。

襄陽城外到江北,水面寬逾千米,西去上游,南岸江渚扎堆,江面卻也更加寬闊。由於無法徹底控制江面,苻丕的七萬大軍分散在北岸諸壘,陷入與晉軍對江中沙洲的反覆爭奪。

苻丕麾下的水軍抽調自蒲阪,兵將雖然通熟水性,但在編入水軍進行訓練之前,大多都只是漕運相關的船工、役夫,所以與東晉水軍相比,除了艦船方面的差距,兵員素質遠不如兼習水、陸作戰的晉軍專業。

水軍不佔上風,前秦只好以步、騎兩軍的數量優勢從陸上發起壓制,石越率洛州精兵萬餘,出魯陽向南穿過滍水,屯於魯陽關,與楊安所部一北一南,以掎角之勢使得宛城形勢告急,牽制以淮陽為本據,伺機進援的東晉豫州刺史桓伊所部。

為了分擔江北上游的壓力,慕容垂、姚萇、苟池、毛當、王顯等前秦將領,率後續的九萬步、騎抵達南鄉後進行了分兵。

苟池、毛當、王顯各率本部中兵,輔以步卒,合計四萬,由南鄉順水直下,經丹、淅二水交匯後的均水入漢水,駐營於武當縣,調兵經酇、陰二縣向下遊接過戍守任務,加強對北岸的控制,為樊城的苻丕分擔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