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之手 作品

第三十六章 鄧羌平亂、呂氏多子

長安之所以會生出這些亂子,不光有重臣過世,職位交接、更替導致的混亂,還因為才攻取不到半年的梁益之地發生反叛。由於就近從長安出兵支援蜀地,包括宿衛在內的中軍將士,人事任命和各軍調動都十分頻繁。

前秦建元十年(374年),李威在三月病逝,五月就傳來蜀人張育、楊光起兵擊秦的消息,不僅聚眾逾二萬,還向東晉遣使稱藩請兵。

而在前秦北部的朔方一帶,去年曾遣使入貢的代王拓跋什翼犍再次攻打女婿,鐵弗部首領劉衛辰不敵南逃。秦、代暫且相安無事,因為接替梁平老鎮守朔方的鎮軍將軍鄧羌此時已被召還長安,作為主帥領兵五萬入蜀平亂。

此前因周仲孫棄守,奉桓衝之命率軍救援的毛穆之、毛球父子未至而梁益已失,加上軍糧不濟只得退屯巴東郡,作為反擊前秦的橋頭堡。起兵反秦的張育聚眾反叛後不久,就自稱蜀王更改年號,與巴獠酋帥張重、尹萬等人率眾五萬餘進圍成都。

東晉方面這一次是難得的反應迅速,荊州方面曾奉桓豁之命,在前秦攻取梁、益二州時救援梓潼的江夏相竺瑤被委以益州刺史,與桓豁庶長子、東晉猛將、威遠將軍桓石虔引軍三萬攻打墊江。

前秦方面,攻取梁、益二州之後,率部駐屯在墊江留守的寧州刺史姚萇不敵敗走,退守至廣漢郡東南的五城縣。

可叛軍內部,由於張育與張重等人爭奪大權,發生內訌相互舉兵攻打,直到七月也沒能取得任何進展。而鄧羌的平亂大軍已經趕到,與鎮守成都的楊安取得聯絡,內外配合大敗叛軍,張育只好同楊光率殘部退守綿竹。

緊接著秦軍分兵,鄧羌率大部前往支援姚萇,八月在涪西迎擊晉軍並取勝,竺瑤、桓石虔只得回屯巴東。

楊安則率成都原有兵力,以及鄧羌留下的援軍一部,清剿、追擊殘餘的叛軍,九月在成都以南擊敗張重、尹萬,斬首二萬三千餘級,張重戰死。

隨後,回軍的鄧羌又在綿竹陣斬張育、楊光,蜀地亂事基本平定,益州重新被前秦掌握。

而在長安,滅前燕後遷徙關中的鮮卑人此前本就沒能得到妥善安置,又因為突然發生的戰事,攻佔梁益後前秦本用來安撫的資源偏斜向鄧羌的平亂大軍,天氣轉涼後西遷的鮮卑人與關中各族衝突程度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