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之手 作品

第十二章 桓溫兵敗襄邑

(369年)七月,枋頭。

桓溫率軍先至稍作休整,慕容垂隨後率軍抵達,燕、晉兩軍在枋頭沿河對峙。

吳王慕容垂正帶著親從巡查各處營壘,身材高大的他在人群中極為顯眼,自十三歲跟著四哥慕容恪攻打宇文部至今,勇冠三軍且從無敗績,他的出現使低落的士氣得到極大安撫。

燕軍此前連連戰敗,連皇帝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評都心生動搖,想要放棄鄴都逃往舊都龍城,主動請戰的慕容垂可以說是臨危受命,卻依舊不被信任。

從少年時起,慕容垂因屢立戰功受到父親慕容皝看重,被兄長慕容儁視為對自身地位的威脅。慕容垂原名慕容霸,年少時喜歡打獵出遊,曾在一次打獵時墜馬磕掉了牙齒。慕容儁即位燕王之後,拿這件事奚落作為報復,以效仿先賢郤垂夬(缺)的理由讓他改名,不久又因缺字觸犯讖緯,省去夬部以垂為名。

前燕光壽二年(358年),慕容垂的王妃段氏(先段妃)因傲慢惹怒可足渾皇后,被其指使宦官中常侍涅浩以巫蠱事誣陷段氏及吳國典書令高弼,慕容儁也想借此機會處置慕容垂,於是對段氏施以嚴刑。段氏為了不連累慕容垂,始終沒有屈招攀扯,被活活打死在獄中,慕容垂這才得以倖免。

之後出任平州刺史鎮守遼東,慕容垂續娶小姨子(後段妃)為吳王妃,可足渾皇后又逼迫慕容垂將之廢黜,將妹妹長安君嫁給慕容垂,慕容垂雖不敢拒絕,卻表現的十分不快,可足渾皇后也對他愈發厭惡。

而桓溫此次北伐的嚮導段思,就是慕容垂的舅子,在先段妃死後出奔到東晉。

兩軍主帥都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用兵老練且謹慎,不約而同的以前哨發起小規模接觸。

桓溫所部一路北上都是坐船沿水路行軍,六月進軍到金鄉時,因天旱水淺運輸不易,派毛穆之從鉅野澤鑿河道百餘里,連通汶水、清水,引入黃河作為糧道。由於這條人工河道水量不豐,後勤運輸仍舊吃力,桓溫謀主郗超提出建議。一是趁勝速戰速決,全軍棄船上岸攜帶乾糧輕裝疾進,繞過重兵防守的據點直撲鄴城,使燕軍來不及堅壁清野,就食於敵。二是原地築壘囤積兵馬糧草,待到明年再發動進攻,這樣準備更充足也能避過秋冬枯水期。兩條建議都不合桓溫心意,北伐只是他用來提升威望的手段,太過冒險不是他的風格,過於求穩長期不在荊、揚坐鎮,他又對朝中可能出現的掣肘心存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