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老魚 作品

第六百四十七章 官與吏(下)

“學問好不一定能做好官,但學問好的人,見識一般也比較廣博,只要稍加鍛鍊,還是很容易成為合格的官員的。”

對於朱瞻壑的問題,楊士奇也是眉頭一皺,但還是回答道。

“楊尚書您是翰林院出身,想必見過不少翰林院的飽學之士,以你之見,那些翰林有幾個是適合當官的?”

朱瞻壑卻言辭犀利的反問道。

“這……”

楊士奇聽到朱瞻壑提到翰林院,也不禁臉一紅,因為嚴格來說,他也不是正規的科舉出身,而是藉著別人的舉薦,進入翰林院做了編纂,後來朱棣靖難,楊士奇趁著靖難的東風,這才成功從翰林院進入到內閣,正式步入仕途。

翰林院集中了整個大明最頂尖的讀書人,每個人都是飽讀之士,談起詩詞歌賦、諸子百家幾乎無所不精。

但這幫翰林們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隻尚空談,卻不精於實務,有些人對政務甚至是一竅不通,經常發表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言論。

楊士奇之所以能夠從翰林院中脫穎而出,也是因為他後來進了詹事府,經手了大量的政務之後,慢慢的鍛煉出來的,如果讓他剛從翰林院出來,就擔任現在的職務,恐怕他也根本撐不起來。

當然了,翰林院也並不是沒有人才,比如除了楊士奇外,還有楊榮、楊溥等人,但他們與楊士奇一樣,都是離開翰林院後,通過大量的學習實踐,才慢慢的熟悉了政務,鍛煉出自己的才能。

“楊尚書,其實不光你們這些文官,就算是武將也是一樣,比如跟隨皇爺爺靖難的勳貴們,他們當初大都是軍中在千戶甚至是百戶,有些更是普通的士卒,在太祖皇帝當政時,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

朱瞻壑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接著這才說道。

“可僅僅四年之後,靖難的功臣卻一個個封公封侯,成為軍中的高層,他們也不是天生的大將之才,無非就是抓住了機會,跟對了人,所以才能一飛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