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老魚 作品

第五十六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

 次日,天還未亮,姚廣孝就匆匆忙忙趕到宮中。

 昨晚天雷擊中文淵閣引發大火,姚廣孝得知這個消息也是一夜未睡。

 因為整個《永樂大典》就只有一部,而這唯一的一部,就藏在文淵閣中。

 姚廣孝是永樂大典的監修之一,另外一個則是大名鼎鼎的解縉,不過解縉在今年初已經死在詔獄之中了。

 因此若是永樂大典被毀,想要重修恐怕都找不齊當初的人了。

 穿過內五龍門,東邊不遠就是文淵閣,姚廣孝直接來到火災現場。

 文淵閣本來就是用來珍藏和編修書籍的地方,分為東閣和西閣,而永樂大典就收藏在東閣之中,佔了滿滿一層。

 當姚廣孝來到文淵閣,看到被燒燬的西閣時,心中的一塊大石也終於落了下來。

 還好還好,東閣沒事,永樂大典還在!

 不過姚廣孝還是不放心,邁步進到東閣的二樓,只見這裡擺放著一排又一排的書架,書架上密密麻麻的平放著一摞又一摞的書籍。

 這些書籍分門別類,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等,可以說華夏幾千來的智慧結晶,幾乎全都在這裡了。

 這些所有書加在一起,也就是唯一一部《永樂大典》。

 “少師你也來了!”

 就在這時,朱棣忽然從另一角走了出來,他來的更早,剛才親自去查看了一下永樂大典才放下心。

 “陛下,西閣裡的書籍損失幾何?”

 姚廣孝上前行禮問道。

 “損失慘重,昨晚雷打的震天響,卻沒下多少雨,西閣的火勢巨大,裡面的書籍十不存一!”

 朱棣痛心疾首的回答道。

 皇城的宮殿一般都是以巨木建造,最怕烈火,其中天雷引發的火災,更是皇城火災的主要原因之一。

 “至少永樂大典沒事,其它的藏書還有副本,但永樂大典卻只一部啊!”

 姚廣孝安慰朱棣道。

 永樂大典的編纂花費數年,動用了三千多人,最後成書有兩萬多卷,將近四億字,據說定稿後光是抄寫,就抄了整整一年。

 因為這部書太過浩大,因此也只抄寫了一部。

 後來嘉靖皇帝在位時,選拔出一百多人重錄永樂大典,最後花了整整五年時間,才抄錄出一部副本。

 “是啊,朕的大典沒事,這部書可是太祖皇帝的心願,朕繼承父志,好不容易才編纂成書,絕不可有失!”

 朱棣點頭道。

 當初朱元璋在位時,就想編纂出一部囊括“經歷百家”的《類要》,但沒能編成,朱棣登基後剛坐穩江山,就立刻下旨編了永樂大典。

 其實就是朱棣得位不正,心裡太虛,因此事事都想證明自己比父親朱元璋更強,永樂大典只是其中之一。

 “走吧,咱們去武英殿坐坐!”

 朱棣說著拉著姚廣孝的手臂,一如以前那般並肩而行,兩人與其說是君臣,其實更像是老友。

 來到武英殿,朱棣讓人送上茶水,君臣二人相對而座。

 “陛下,這次永樂大典逃過一劫,但下次未必就會如此幸運了,所以還是要早做打算啊!”

 姚廣孝勸誡道。

 “這個朕已經想過了,要麼治標,要麼治本,但都不容易啊!”、

 朱棣端起茶水一飲而盡道。

 “治標只能加強對永樂大典的保護,但像這種天災,根本防不勝防,至於治本……”

 姚廣孝說到最後也苦笑一聲。

 治本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把永樂大典多抄幾部,分別收藏在各處,就不怕這部大典失傳了。

 但永樂大典的內容實在太浩大了,當初幾百人抄了一年,也才抄出一部。

 而且不要以為抄書是件很簡單的事,後世有種遊戲,就是商家讓人從1寫到500,中間不能出錯,如果寫完了可以得到禮物,但真正能一字不錯寫完的人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