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飲酒 作品

第693章 廬山三石一個比一個奇怪

觀眾們感覺很是不可思議,在心理和生理上也接受不了。

畢竟石魚長得太醜太醜了,可能很多人剛嘗一口,就會想到它們的模樣,從而吐出來。

就像很多人吃不了青蛙、蠶蛹是一樣的道理。

根本願意那就是這些傢伙本身的顏值就不高,因此,不管多麼好吃,都不想嘗試。

“其實,我們國內也有人喜歡品嚐石魚。”

“而且我國也有不少種類的石魚。”

江南聳了聳肩膀,開口道:

“首先是陝西石魚。”

“這裡的石魚產於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千陽縣石魚溝等地。”

“而且不是活物,而是魚類化石。”

“石魚溝地質構造特殊,因出土過大量魚化石而得名。”

“清徐珂在《清稗類鈔·礦物》記載:汧陽縣有魚石,狀如饅頭,破之即成兩石,各有一魚形,鱗鬣宛然,以手摩之,作魚腥。”

“其次是遼寧石魚。”

“這裡的石魚同樣也是化石,甚至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時代。”

“石魚在該區產出歷史悠久,分佈面較廣。”

“據同治甲戌年《永新縣誌》地方特產記載:官北石魚,產於遼寧省朝陽市的凌源市、北票市,錦州市義縣等地。”

“該石多為白鱘、狼鰭魚等魚類化石,《石雅》將其記載為“石魚”。”

“在這幾個市裡的多數沉積岩區域,比如泥岩、頁岩、石灰岩出露的地區都有分佈。”

“道路的切坡、採石場、波浪衝刷的河岸以及懸崖,長長露出大量魚化石,是理想的採集地點。”

“軟岩石出露之處,若岩石沒有嚴重變形,也是較好的採集地。”

“硬岩石則發掘十分困難,且不易得到完整的石魚。”

“最後,便是廬山石魚。”

“這次終於不再是化石。”

“廬山石魚是廬山著名的特產“三石”之一。”

“其餘兩個分別為:石雞、石耳。”

“由於此魚生長在廬山的峽谷溪流、瀑布石澗當中,利用自身特有的吸盤功能棲附在峽谷溪流的岩石上或山澗中的石縫間,還把巢穴築在溪流較緩的岩石縫裡,故名“廬山石魚”。”

“據《廬山志》記載:砂鯉大者寸許,小者三、四分,群遊澗水中。”

“且廬山石魚始於清代,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另外在民國年間吳宗慈編撰的《廬山志》中也有詳實介紹。”

“這裡的石魚頭部扁平,體細長,前部渾圓而後側扁,有兩個背鰭。”

“成魚體長只有五十毫米左右。”

“所捕到的幼魚多在三十毫米左右,如同繡花針大小差不多,故而又得名“繡花針”。”

“由於廬山石魚喜歡在廬山的澗潭石縫中巢棲,或在清涼處以砂石覆蓋的小水澗棲息生活,所以古人叫它為“砂鯉”。”

“而又由於廬山多峰谷深壑,溪澗河流數不勝數,為廬山石魚的生長繁衍創造了優越的生態環境。”

“廬山石魚當每年的四月下旬至五月產卵於澗溪中,幼魚只一年就可長成成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