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八章 武試進行中(求月票!)



什麼昏庸瀆職啊,什麼結黨營私啊,什麼包庇親族啊,什麼賬目可疑啊,什麼打擊異己啊,各種罪過羅列出來也不少。





最讓王少司徒生氣的是,有人攻擊說,自從王之垣主掌太倉以來,積存連年減少,實乃大失職也。





官場人都心知肚明,太倉充盈都是張居正時代窮盡手段積攢起來的!





張居正死了後人亡政息,無論誰來執掌太倉,都只會積存減少而不會增多!





捫心自問,他王之垣盡力維持太倉收支,做得已經很不錯了,憑什麼還要挨這個罵!





儘管早已經做好了“抗壓”的心理準備,但是被罵“失職”還是讓王少司徒很生氣。





按照慣例,被彈劾的王少司徒閉門不出,坐在堂上生悶氣,王之猷和王象蒙只得陪著。





王象蒙勸道:“伯父之所以憋氣,主要還是因為你信了林泰來。





如今只有被罵,卻不能還擊,難怪要心中不平。”





王少司徒訓斥說:“你下去!別在這裡礙眼!”





王象蒙一臉懵逼的問道:“我怎麼了?”





王少司徒拂袖喝道:“看到你們萬曆八年的就生氣!”





這次彈劾王少司徒的御史裡,有三個人是萬曆八年的進士。





在大明官場具有獨特地位的御史,也是有一套獨特選拔制度的,一般不可能有人剛中了進士就可以直接當御史。





大部分御史都有兩條來源,一是中了進士後館選為庶吉士,散館後沒有留在翰林院,選拔為御史,算是庶吉士的第二好出路。





二是選拔政績優秀、年紀不老的知縣為御史,用行話說叫“行取”,從知縣到御史雖然同為七品,但視為高升。





這個選拔制度決定了當今御史裡面,萬曆八年的進士很多。





這一年的進士當了知縣後,三年一任就到了萬曆十一年。





碰巧趕上皇帝清算張居正勢力,朝堂大換血,但在地方的知縣受政治風波影響相對較小。





結果萬曆八年這批進士裡當知縣的,因為相對年輕,大批行取補充為御史。





王象蒙就是這樣混進都察院成為御史的,立誓要娶王家女的高舉也是。





眼瞅著自己要成為撒氣對象,王象蒙果斷撤退了。





王少司徒又對王之猷問道:“林泰來在幹什麼?”





王之猷答道:“好像正在準備武試,明天就是第一場了。”





王少司徒狠狠的說:“他先前不是說過,無論是誰攻訐我,他都要打上門去,以德服人嗎?”





王之猷解釋著說:“我今日也去問了,林泰來他說時機未到。”





王少司徒現在的狀態有點像是關心則亂,問道:“他在等什麼時機?馬上就要開始武試了,他還有多餘精力兼顧?”





王之猷苦笑說:“林泰來說沒問題,他可以一邊考武科,一邊順帶著把事情辦了。





還說讓兄長你務必戒急用忍,不得有任何反擊。”





國人有個傳統,儘量不去打擾面臨考試的考生,所以王少司徒剋制住了把林泰來抓過來的想法。





武科考試處處模仿文科考試,考試同樣是三場,就連考試時間也一樣定為九日、十二日、十五日。





到了四月初九,萬曆十四年的武科會試開考了。





武試規模遠少於文科,武科會試考生一般也就千人左右,武官和軍籍子弟佔比百分之八十五,林泰來這樣民籍佔比百分之十五,最終錄取武進士人數在百人左右。





武試的第一場是文場,地點就在貢院舉行,論和策考題各一道。





四月初九凌晨,林大官人就帶著考籃,來到了東城貢院龍門外。





武試考生文化水平普遍不怎麼樣,但凡有點讀書天賦的人,那都去考文秀才了。





所以今天這文場項目,讓大多數考生都很緊張,唯獨林大官人可能是個異數。





往貢院龍門外一站,林大官人那極具標識性的外形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畢竟林大官人是唯一屢屢公然放言,定要奪取武試第一的人,誰不想看看他究竟是何等樣人。





再說林大官人是考生中最能惹事,近期名聲最響亮的一個,一個人打了幾十個廠衛緝事官校的事兒,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