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 作品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夜話揚州





若放在隋唐演義設定下,感覺林坐館起碼也得是個十八路反王級別的角色。





不是反王,誰會琢磨著訓練五百人奔襲數百里作戰的能力?





說實話,如果真有五百名能奔襲數百里還不潰散的核心親兵,再裹挾一批盲流,遇到亂世割據江南問題不大了。





在同一個夜晚,林大官人與新結識的本地朋友陸君弼、朱訥夏坐著畫舫,徜徉在揚州的城河上。





雖然這時候城河還不叫小秦淮河,但初步的風景線已經形成了。





這條風景線最大的特點就是橋多,在水面上走一段就能看到一座不同樣式的橋,倒也切合了“二十四橋”的名號。





從功能上說,不修這麼多橋也不行,“小秦淮河”直接從中間貫穿全城,為了保證東西交通順暢必須要修建大量橋樑。





但林大官人的興趣沒有在橋上風景,也沒有在兩邊萬家燈火,更不在身邊歌姬上。





而是不停的與陸君弼說話,打聽著種種掌故,比如問道:“伱們揚州城街頭的話事人都是什麼人?”





陸君弼迷惑的反問說:“話事人何解?”





林大官人簡單明白的解釋說:“遭了災需要救濟或者需要修橋鋪路時,是誰來牽頭組織?”





陸君弼恍然大悟,不假思索的答道:“揚州城裡做這種事的,都是鹽商!





城中鹽商大大小小一百多家,如果街頭有什麼事情要做,都是由鹽商出面組織。”





林泰來下意識嘆道:“有點棘手啊。”





陸君弼沒聽明白,“什麼棘手?”





林大官人打個哈哈,又道:“說到江左商業最發達的重鎮,以蘇州、南京、揚州最為著稱,但這三者卻又彼此不同。





南京城特色是官營為主導,蘇州城主導者是半官半私的各種行業公所,揚州城主導者卻是完全私營的各家鹽商。”





兩淮鹽產量佔據天下之半數,官方數據年產一億四千萬斤。其中淮北四千萬斤,淮南一億斤,這裡面蘊含的是百萬級的利潤。





揚州城就是因為鹽業而重新興旺的,全城主要商業活動基本都是圍繞這一百多家鹽商進行。





每家鹽商不只是指一個商人,而是一個集團。





每個集團都包括收購、運輸、銷售各環節業務,而且還有附屬的典當、鏢局、屋舍等產業。





當然在當今制度下,每個集團最核心的資產就是“窩本”,這可以理解為“鹽業購銷資格證”。





沒有窩本,連交錢領取鹽引的資格都沒有,而且窩本是可以代代世襲的。





想要取得進場資格也就是窩本,就要先向官府繳納鉅額銀兩,俗稱“佔窩”。





比如想取得每年行鹽一千引的“購銷資格證”,不花上萬兩銀子想都別想。





所以鹽業也是個資本密集型行業,沒有足夠資本連入場資格都無法取得,更無法維持住集團運作。





想至此處,林大官人搖搖頭,隨口道:“揚州城各家勢力分散,又不排外,所以想在揚州城搶地盤分一杯羹容易。





但想成為霸主就難了,至少在目前不可能,因為動不了鹽商的根基,誰也沒有那個左右鹽業制度的實力。”





陸君弼:“.”





搶地盤?霸主?





這位王朋友,你到揚州城到底是做什麼來的?不是自稱遊學和拜訪大宗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