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 作品

第六十九章 渾水漸落白石出

 這件事好多人都知道,梁總管可以叫人來問一問。

 奴婢一開始想不通她為什麼要針對我,後來薛姐姐問著我,奴婢才想起來,在那之前,我有一次打那邊園子裡抄近路的時候,無意間撞見她和一個人傳遞什麼東西。

 奴婢當時並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可沒想到柳枝會因此找我的麻煩。”

 梁景聽了,略微沉吟了一下,問林扶菲:“你可看清了當時和崔柳枝在一起的人是誰?”

 “奴婢看清了,”林扶菲說,“是馮海,馮公公。”

 崔柳枝和她們一樣,也是從別的宮裡臨時調過來的,伺候春宴這活計不是誰都能輪得上的。

 因為賞錢多,每人還多給一身衣裳。

 宴席上撤下來的果品菜餚也都有份,包括放花燈許願,都是許多人想做卻沒機會的事。

 由此能知道這崔柳枝也屬於好拔尖兒那夥兒的。

 剛說完,又有一老一小兩個太監被帶了來。

 他們見了梁景連忙行禮,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

 “他們兩個就是收拾花燈的,你有什麼話就問吧。”梁景指了指這兩個太監對薛姮照說。

 “二位公公,勞煩把你們早起發現那竹籤的經過再詳細地說上一遍。”薛姮照說,“越詳細越好。”

 那老太監先開口:“天還不亮的時候,我們就去收河燈。用那帶鉤的長竹竿搭上岸,岸上有小推車子,弄滿了一車就拉到後頭去燒掉。

 這麼幹了有一會兒,天也就漸漸地亮了,來回走動的人也就多了。

 上頭催著我們快些,我們一共四五撥人,上千只河燈,哪那麼快就能收完的?”

 一旁的梁景微微皺了皺眉,輕輕咳嗽了一聲,那老太監立刻嚇得不敢說話了。

 小太監知道梁景是嫌老太監說話太囉嗦了,就接過來說:“發現那竹籤的時候,天已經亮了。

 其實在往岸上挑河燈的時候,偶有竹籤會從裡頭掉出來,我們一般都留到最後再撿起來扔到車上。

 恰好有個公公打那兒經過,就看到了那竹籤上的字,撿起來說‘可了不得!這人怎麼有這麼大的膽子?!’

 我們便不敢隱瞞,報了上來。”

 “那位公公又是誰?你們可認得嗎?”薛姮照問。

 “應該是姓馮吧?”老太監說,“是御用監的一個監工太監。”

 “可是馮海?”薛姮照追問,“他臉上可有痣麼?”

 “對對對,就是他。”小太監忙說,“他左腮上有個大瘊子,上面還帶著一撮毛呢!”

 馮海臉上的大瘊子是個極好的標誌,再認不錯的。

 薛恆姮照微微笑了一下,又問這兩個太監:“你們兩個可識字嗎?”

 一老一小兩個太監都搖頭。

 宮裡的太監和宮女大都出身貧寒之家,是沒有機會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