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獻芹人 作品

第2407章 遠程訪問、維亞教授新書

……

面對一整個幾乎對標赤心大學的圖書館,夏多首先查找的就是維亞教授的著述,倒不是信不過圖託導師,而是圖託導師也是從朋友那邊聽來。

而圖託導師那位在艾林塔爾大學的朋友,對維亞教授也不見得有多瞭解,隔了好幾次,信息傳遞可能早就失真了。

所以夏多決定親自超找一番,這一找果然讓他找到點不一樣的東西,維亞教授三年前的最新著作——

《迷鎖節點在魔網之弦海洋中的形成、演化機制研究》

無論是現代迷鎖,還是傳統迷鎖,又或者原生迷鎖,通通都是有節點的,區別只是有沒有錨定在物質層面的節點。

根據維亞教授的研究,迷鎖節點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一些不為人知的變化。

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十分新穎的問題,過去很多研究者甚至是古代法師就早有發現,但針對同一現象能夠發現什麼不一樣的東西才是研究者的能力體現。



毫無疑問,維亞教授並不是一般的研究者,他雖然沒能研究出完善的迷鎖節點形成演化機制,卻也根據現有已知的迷鎖針對性地總結出一部分規律。

只可惜,維亞教授似乎並沒有進一步研究下去。

夏多快速翻閱完這本書,忍不住感嘆,或許維亞教授只是想以此啟發聯盟的其他研究者,又或者——

這本書出版於三年前,或許維亞教授現在還在研究這一領域呢!

迷鎖節點的形成演化機制,看似和夏多現在進行的項目無關,但其實關係大了去了,從迷鎖節點的形狀演化機制中,或許就能找到通用的迷鎖轉化規律。

所謂的“通用的迷鎖轉化規律”,實際上就是將無物質節點的迷鎖轉化為有物質節點的迷鎖,或者反過來。

只要涉及迷鎖節點,像維亞教授這些關於迷鎖節點形成演化機制的基礎研究當然是有很大用處的。

即便最終證明沒用,也能省卻夏多很多無用功,因為他也有這方面的想法,也會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沒用的話,就可以想別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