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獻芹人 作品

第2147章 分析法奏效、認可判斷

    夏多先是藉助探知法術獲得智慧生物行為模式中的精確特徵數值,如眨眼頻率、肌肉分佈、重心曲線,等等。

    隨後又將這部分數值代入到暫時還比較粗陋的行為分析算法當中。

    雖然從採集到的數據本身來看,那兩個測試者之間的差別微乎其微,僅看數據的話,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些數據是來源於同一個人。

    但當這些數據被帶入到算法中,經過一連串複雜的計算後,差別就不再是微乎其微,而是變得格外鮮明。

    這有點類似於蝴蝶效應,兩個確實不同的樣本,那一點細微的差別經過算法放大後就變成普通人也可以分辨出的結果了。

    實際上這種放大差異的思路也是絕大多數檢測法的關鍵內核。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粗糙地分辨那兩個測試者是否為同一人,這本就是測試的前提,夏多想要的並不僅僅只是這個,他還想分析出這兩人到底是誰模彷誰。

    這其實並不難處理。

    模彷者說到底本不是被模彷者本人,其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徵或許會和被模彷者很像,但夏多現在已經能夠區分出來了。

    進一步則是,誰的行為特徵更為穩定,誰的行為特徵會在另一個人的特徵上下搖擺。

    如果用拉曲線來形容的話,被模彷者的行為特徵大抵是一條直線,而模彷者則是一條被直線貫穿的波浪線。

    只是當最終結果出來後,夏多的臉色卻有些陰沉,倒不是結果不準,無法得出有效結論,而是這兩人隨時間而變的特徵曲線均不穩定。

    換言之,這兩人都是在模彷另一個未知的第三者,或者說,被模彷者並沒有按照約定“做他自己”。

    “埃斯特法師,如果你對我有意見大可以當面提出來,而不必耍這等小手段,剛剛我們明明已經說好了,讓一個模彷另一個,你為什麼要讓他們兩個同時模彷第三者呢!難道你真以為我看不出來嗎?”

    夏多語氣中滿是不悅,隨後又將矛頭指向哈希姆將軍,“我讓其中一個測試者為卡林珊人,是想讓卡林珊方面也有知情權,現在他們兩個一同模彷第三者,哈希姆將軍想必不會不知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