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許情董熹 作品

第475章 劉天王


  12月13日,第4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在南臺市藝術中心舉行。

  董熹也久違的踏上這片舊山河,他上次來灣灣還是98年來商談《還珠格格2》的合約時,這一晃5年過去了。

  在這裡董熹不但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還抱了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

  (當時《馭風少年》的分賬還沒有到賬,廣告合約就是第一桶金。)

  當然對這裡有甜蜜的回憶,也有不堪的社死,那則女裝廣告或許會是董熹一生的黑歷史……

  不過還是那句話:騷的不是他,而是青春啊~

  金馬獎的報名標準,不管是上映或者未上映的電影,都可以根據規則報名。

  今年《壹十三》和《月球》在戛納電影節後,就報名參選。

  在11月初公佈的入圍名單裡,《壹十三》提名: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剪輯、最佳音效等8項大獎。

  基本上都是技術類的獎項,而《月球》則恰恰相反,提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以及最佳男主角。

  看似《月球》的提名要遠遠少於《壹十三》,但實際上獎項分量要重的多。

  就拿影帝提名來說,《無間道》梁朝維+劉德華,《妖夜迴廊》的吳顏祖以及董熹,一個灣灣本土男演員都沒有。

  當然,金馬獎弱勢久矣,都快成為港片的後花園了。

  灣灣的電影行業早就死了,曾經因以為傲的文藝片,也開始走歪路,更別提商業電影。

  港片是落寞不假,但人家至少還有完整的產業鏈,每年也能有幾部水準以上的佳作,金像獎舉辦的也有聲有色。

  內地的電影也是如此,金雞雖然一直被質疑含金量低,但完全可以靠國產電影撐起來的,對港臺影片一直不肯鬆口。

  但金馬獎做為華語電影最高獎項之一,如果沒有港片助陣,恐怕連臺面都撐不起來。

  不得不說,很可悲。

  也難怪今年灣灣媒體反應異常激烈,認為金馬正在吃金像獎的剩飯,人家選什麼就跟著選。

  所以,相比於港片,灣灣輿論普遍認為這屆金馬獎應該將資源傾斜給內地電影。

  而內地電影其實指的就是董熹的兩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