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許情董熹 作品

第430章 戛納傳統


  “歡迎各位參加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56年來我們一直秉承著開放的態度,擁抱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非洲、亞洲、美洲………”

  本屆評委會主席帕特里斯·夏侯站在舞臺上,發表著陳詞濫調。

  而臺下的觀眾大部分一臉的嚴肅,董熹等人同樣如此。

  不過他的腦海中此時傳來一陣的旋律:“差不多的電影節,說著差不多的話。”

  “差不多的話,全他孃的是廢話!”

  大部分的電影節頒獎流程都是類似的,首先要讓領導上臺露面發言,再然後才是正戲登場。

  所以領導=前/戲?

  今年的戛納非常的“有趣”,甚至幾個英法的大媒體在頒獎典禮前,已經迫不及待的冠以“十年來最差”甚至“四十年來最差”的嚴厲批評。

  前文提到的僅僅得到0.5分的電影《布朗·巴尼》,整部電影充斥著各種**的元素,拙劣的蹭著去年熱門《不可撤銷》的熱度。

  但最起碼《不可撤銷》有大美女貝魯奇加盟,而《布朗·巴尼》只有技術粗糙,漫無目的的開車鏡頭。

  電影的導演已經公開道歉,表示在戛納公映場中,是他一生最不好受的一刻,他自己也永不願再看此片一眼,因為觀眾的反應,摧毀了他自己認為拍得挺美的一部電影。

  自認拍的挺美似乎是導演的通病,尤其是耕耘於文藝片領域的導演。

  而英國藝術老匠格林納威的新作《土斯·陸波的箱子i:莫亞故事》。

  他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類型片:催眠片。

  引起觀眾響亮噓聲的電影遠不止兩部,各個單元的影片質量整體低下。

  這也讓國內的媒體,覺得董熹的兩部電影有希望摘得幾個獎項。

  電影頻道的演播室裡,主持人經緯就再次和段奕紅夫婦討論著入圍的幾部電影。

  “段老師,您覺得婁導的《紫蝴蝶》有沒有機會?”

  “什麼機會?”段奕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直接反問道。

  “呃?”經緯有些尷尬,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小桃紅。

  “呵呵,婁導算是第六代導演裡比較特殊的人,他的電影商業和藝術結合的很不錯……”

  看著小桃紅在那裡解說,段奕紅又陷入了宕機的狀態。

  他跟婁火花不太熟,但最近對方找人給他遞上一個本子,邀請他拍一部上世紀的愛情電影。

  尺度之大令人乍舌,但段奕紅卻沒有什麼想法,他身上已經揹負著威尼斯影帝的稱號,對於靠文藝片拿獎不是那麼迫切。

  而且做為國內少數能單抗商業電影的人,段奕紅現在的想法,更想要從票房上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