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許情董熹 作品

第421章 愛神


  首映結束,掌聲雷動。

  不過這掌聲並沒有持續太久,就剩下零零落落的華裔還在鼓掌,而其他人彷彿只是例行公事一般。

  “這部電影真棒!”

  “我覺得不太現實,結尾還是有些倉促。”

  “沒錯,幾百人打幾萬人,還能守好幾個月,太魔幻了!”

  “這是真正的歷史上發生的事情。。”

  “歷史是可以粉墨的!”

  “那你們怎麼不粉墨一下二戰?”

  “你會聊天嗎?”

  已經開始退場的觀眾,有的還在邊走邊討論著劇情。

  電影裡的表現出來的東西,華裔和鬼佬的感受完全不同。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壹十三》具備一部戰爭史詩大片的所有元素:

  宏大的戰爭場景,史詩般的遠征,殘酷的搏殺,堅忍的意志,震撼人心的兄弟情誼,還有各種千鈞一髮、絕地反擊、將計就計……

  當然,還少不了壯美的風光、人性的溫暖與絕望中的希望。

  雙線敘事結構,堪稱古裝版的《雙塔奇兵》和《拯救大兵》的結合體。

  更難得可貴的是,故事裡表現出的家國情懷:“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可惜這裡是戛納,對於這種情懷並不是太認同,在他們看來別說邊疆了,就算是首都也能放棄。

  這可不是投降,這叫戰略性的保存有生力量……

  所以現場的外國佬覺得這部電影不錯,但也就是不錯罷了,他們還是更喜歡偏文藝的作品,對人性的討論。

  但王超等華人看的很激動,這種骨子裡的自帶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精神,讓他們對《壹十三》表現的這段歷史很是認同。

  這一切其實在董熹的預料之中,《壹十三》在他看來最大的問題不是戰爭很難引人共鳴,而是缺少飄逸的武打戲份。

  老外想看的是《臥虎藏龍》那種古裝武俠電影,而不是《壹十三》這種偏寫實的風格。

  不但董熹明白,在場看完電影的各國片商也明白,這並不是下一部《臥虎藏龍》,而是一部全新領域的東方電影。

  這讓他們不自覺的降低期待,不過購買慾望並沒有減少,雖然不是武俠電影,但依舊有著武俠的元素。

  而且拋開這些,《壹十三》仍舊是一部很棒的大製作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