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若蘭 作品

第176章 貧窮路

 “第一條,貧窮,沒有收入來源;我想這點就不多說了。”老村長也是尷尬道。

 “你們石頭村或者這一帶什麼項目較流行?”李書記問道。

 “我們村啊,除了種田外,還有養殖,以及從山外打包來的手工飾品製作,不過那個東西,利潤極低極低的。每天搞死了也就搞個幾十塊錢,甚至都沒有。”老村長解釋道。

 說著他繼續念下去。

 “第二條,看病難,尤其是村裡的老人和婦女,這老人吧,去鄉上也不容易,又沒有錢,婦女嗎,人多科室少,價格貴,也是看不起。”老村長解釋道。

 農村看病難是很現實的問題,尤其是老人,能拖則拖,都拖死過去了。

 婦女也是一樣,這檢查起來都很麻煩困難,還死貴的。

 “第三條嗎,年輕人留不住,都出去了,村裡就只剩下些老人,一些留守婦女,方便照顧孩子和老人,孩子讀書也是個問題,尤其是這山路,不敢亂走啊,上次又孩子從懸崖上摔下去,好在救活了,不然。”老村長說著說著都哭了,以前人丁興旺的村子,到了春節,清明,國慶那都是很熱鬧的,習俗也是很多,現在就剩一群老人。

 這些老人,每個村子每天都在死去,辦喪事的,一批一批的老死,再死多少年,村子就成了荒村了,再也沒有人了。

 這個現實問題不只是青峰鄉的問題,全國都有。

 “是不是我談得有點多。”老村長也尷尬了。

 “沒有沒有,很現實很實在的問題。這致富和留住年輕人本來就是我的重要工作,看病的問題趙成良也會回去想辦法。”李書記也知道困難,她也有心無力,這些問題不是她能解決的。

 “那咱們先吃飯。”老村長見飯菜都端上來了。

 這飯桌菜還是很足的,農村這點吃的還是有的,雞肉,豬肉,臘肉,魚,各種青菜,農家特產等。

 “招待不周,只能將就著吃了。”老村長說道。

 “已經很豐盛了,不能超標了,不然啊反而吃出問題來。”李書記覺得沒有問題,那就沒有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