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晚曉 作品

第88章 最不缺不怕死的人3

 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沒有哪個帝王會喜歡自己的疆域混亂不堪,也沒有哪戶百姓願意承受戰事之亂。朱厭此獸可謂是最招人煩,連壞人都不待見他,口碑比之窮奇還有不如。

 五、猙:

 猙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奇獸,不過大家放心,它不吃人,至少沒有過它吃人的記錄,而是以老虎豹子為食物。

 《山海經西山經》中:“章峨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赤豹,臉部中央長出一隻角,有五條尾巴,所以五尾一角,全身赤紅,身形似豹,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為什麼把猙歸類為兇獸之一呢?主要還是因為它恐怖的外形和彪悍的戰力。

 即便是在現如今,我們的身體素質與古人相比有著明顯的提升,但我們如若在野外遭遇猛虎,花豹,或豺狼等猛獸的進攻,第一反應還是逃。

 為什麼?因為相比起這些野獸來說,我們人類的身體素質最多處於食物鏈的中下游,根本就沒有博弈的資格(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武松啊),更何況古人的身體素質遠比我們更差,同種情況更是有死無生。

 但就是這樣可以輕易殺死自己的物種,遇見了猙也只能淪落為食物,足見其兇猛。

 對於任何物種來說,太過於強大往往使人害怕!倘若猙的外觀是走可愛路線,也許它會有不一樣的命運;只可惜它的聲音如擊石般鏗鏘,臉部中央長出一隻角,而且有五條尾巴,全身赤紅,身形似豹,成為兇獸也是令人唏噓!

 六、蠱雕:

 這就是一個吃人的騙子,而且說實話,他長得好醜好邪惡。

 身形像鳥但是沒有羽毛,皮毛像豹子卻又不是豹子,頭上有角,叫起來像嬰兒的啼哭。

 《山海經·南山經》記:“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為什麼說它是個騙子呢?

 就是因為他的叫聲實在是太有迷惑性了,與嬰兒的啼哭一般,勾起過往之人的惻隱之心,一旦有人循聲靠近,那註定成為它的腹中冤魂。

 利用他人的善良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也算是可惡至極了。

 七、蠪侄(long zhi)

 九頭九尾,長得就像老虎狐狸和獅子的混合體。長得這麼磕磣也就算了,就是不知它和蠱雕到底有什麼淵源,聲音都像嬰兒一樣。

 嚴重懷疑嬰兒音是兇獸世界敲悶棍的標配,把人吸引過去,然後吃掉,簡直太兇殘!

 《山海經·卷四·東山經·東次二經》:“又南五百里,曰 鳧麗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