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105章 朝堂的風波

    人證、物證齊全,案情清晰,處置也很快下達,奪職、抄家、流放。這已經是劉皇帝手下留情的結果了,至少,沒有將之剝皮實草點天燈。

    或許高錫到死都不會想到,自己只是效仿其他人,給皇帝上奏一道討好的奏章,竟招致如此不測之禍。原因說起來,也是挺令人驚奇的,只是劉皇帝聯想到了不好的地方。

    不過,如果高錫立身正直,大概率也不會有其下場。再與其他同僚相比,又不得不嘆其運氣不好。

    而劉皇帝通過此事,也有另外一番感慨。哪怕他已經不斷用言行來約束自己,剋制自己,並勸誡臣下,但似乎總有人前赴後繼地,逢迎他,取悅他,魅惑他......

    他就像一座堅固的堤防,但總有人如潮水一般,持之以恆地想要腐蝕他,沖垮他,然後奔向那自由廣闊的天地,然後禍及天下。

    劉皇帝的被迫害妄想心理,似乎越發嚴重了。

    在劉皇帝於瓊林苑避暑的這段時間內,大漢朝廷內部,也是風波不止,輿情洶湧,其中緣由,還在於河西的戰事。

    到四月下旬,隨著甘肅二州的陸續收復,河西的戰事也就基本告一段段落了,而來自河西的戰報以及諸類消息也陸續傳回東京。

    按照以往的情況,捷報東傳,官軍大勝,收復河西,這樣的功業,當時滿朝欣喜,道賀皇帝。而朝廷也該,對於新納入朝廷體系的河西諸州進行善後工作,並商討對有功將士的封賞事宜了。

    此番一樣,只不過在落實這些事項的過程中,朝中突兀地生出了一些異聲。總體而言,此番收復河西,從發兵開始算起,到諸城盡復,回鶻投降,前後也就一個月出頭,可謂迅疾了。

    然而,很多朝臣都有非議,關鍵還在於西進的過程。比如,柴榮的屯集兵馬,聚眾不進,徒費錢糧,耽誤農時,就有人提出疑義,既然能夠如此迅捷地撲滅回鶻,那前面的行為,又作何解釋?

    還是與六穀土豪以及諸羌酋長,過往甚密,有收買人心之嫌疑;軍中多故舊,唯其馬首是瞻,大將皆俯首聽命;調兵遣將,輕敵急進,竟陷將士於危地,死傷慘重......

    很多討論上表,明顯變了味,不像是在褒獎,更像一種問責,並且,似乎在針對英國公柴榮。還有更為人所指謫的,就是王彥升與郭進殺俘的事情,已經後續在刪丹城的劫掠與殺戮,談及這些,可讓一干臣子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對將帥們的殘暴大加詰難。

    在這種輿情之下,原本開疆拓土地的喜事,也蒙上了一層陰影。經歷了血戰的西進將士們的功勞,在這種非議之下,也黯淡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