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078章 湖湘之治

    如果要給大漢所有道州發展速度排個高低的話,那毫無疑問,湖南道必屬第一,原因也很簡單,底子相對薄弱,在得到有效治理之後,所取得的進步自然是巨大的。

    千百年來,湖南都不能用純粹的“楚蠻”之地來形容,沿湘江一線,以潭、衡二州為中心的核心地帶,這也是一塊寶地,土地肥沃,物產也豐。

    同時,也享受了幾次北方文化、經濟南移的福利,在與中原交流聯繫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基礎。就近階段來說,在馬楚時期,同其他南方割據諸國一樣,湘潭大地就經歷了一次值得書寫的大發展。

    當初馬希範能搞出個“天策府十八學士”,不管其成色如何,多少能夠反映出一些湖南發展的情況。只是,由於江淮、吳越那邊的光芒太過耀眼,再加上馬氏子孫太過不肖,在內部傾軋與外部戰爭中,使得湖南飽受摧殘,使得在諸多人士的印象中,湖南還是那個殘破不堪的窮鄉僻壤。

    有經濟潛力,也有文化基礎,因此,入漢之後,制約湖南發展的主要因素,唯有一樣,人口。這也是這麼多年以來,湖南道州府官員們一直努力的事情。

    朝廷是乾祐八年收取的,時至如今,也整整八年了。在這八年中,變化最大的,也正式人口的增長,從最初的五十萬人口,發展到現在在籍戶口超過百萬,直接翻了一倍,這是年增長率接近10%的增長速度,可謂十分誇張了。

    當然,這並不是純靠自然增長,還得感謝前任執政長官昝居潤,此公到任之後,可謂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心一意帶領三湘百姓謀發展。

    一開始就深明丁口的重要性,在社會秩序穩定之後,就開始清查隱戶,同時制定政策,招攬難民,吸引各方百姓移居,朝廷平蜀,連續上表,求得朝廷的同意,以川民填湘,僅此一項,就增長了十五六萬人。再加上收編的苗、瑤蠻人,以及養育政策的刺激,湖南的人口增長自然“騰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