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2章 令人陶醉

    負責典儀的是文華殿大學士張昭,為了這個司禮大臣的位置,還有過一場競爭,主要對手是禮部尚書劉溫叟。

    不過,雖然許久沒有在朝中出任實職了,但論年紀,論資歷,張昭都大大超過劉溫叟,並且早年就擔任過禮儀使,大漢禮儀的恢復制定也是在他牽頭下落實的,再加上是諸皇子的師傅,劉皇帝都得賣他幾分面子。

    張昭已經年近七旬了,對於這開國以來第一大典投入了極大的心力,一個司儀的職位並不能帶給他多大的權力,但名望、榮譽,這些隱性的提升,對他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張昭早慧,遍讀經文,又通曉各家史書,是個博學多才,且極富自信的人。到他這個年紀,或許不在意權利,但絕對在乎名利。一場朝野矚目的開國大典,把這位老學究最的熱情都給勾引出來了。

    大漢太廟建在皇城東南部位,在前代建築的基礎上,雖然每年都有維護修葺,但仍舊偏老偏朽,論規模氣象,甚至比不上隔壁的昭烈廟。本來禮部是打算徵召勞力,臨時修建一座新太廟的,不過時間緊迫,想要速成,怕也只有花費大代價,只需要不惜民力、財力。

    當然,被劉承祐叫停,不是所有勞民傷財的事都不能做,但這種情況,顯然是劉皇帝要盡力避免了。最終,也只是將太廟裝飾一番,刷新一番。

    事實上,在籌備大典的整個過程中,劉承祐已經發覺了一件事,那就是他這個皇帝還沒有志得意滿,下邊的大臣們卻有明顯的變化,一種成就大業後的鬆懈,覺得天下一統,覺得該享受了。很多事情,都力求辦得漂亮,辦得風光,甚至不惜財用,不惜民力。

    也不得不說,正是察覺到這種思想的變化,風氣的轉變,本稍有懈怠心的劉皇帝,也忍不住警醒起來,不敢大意......

    太廟前,法駕儀仗齊備,衛士立班,一應文武勳爵,皆冠冕朝服,依次在列,規模恢弘,場面莊嚴。祭祀的典禮,流程繁瑣,氣氛嚴肅,既考驗心性,也考驗體力。

    若是換作十年前,心中實無所忌諱的劉皇帝,對這種流程儀式,只會蔑視,只會厭煩。然而,到如今,他卻是以一種平靜的姿態,享受著這一切,覺得這些規制,是那樣的親切......

    說起來或許奇怪,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帝位的穩固,隨著權威的膨脹,劉皇帝內心的敬畏感反而更足了。當然,或許也在於劉皇帝意識到了,作為一個君主專制的帝國,這些制度、儀式的東西,也正是他天子權威、帝王意志的體現。

    年紀越大,劉承祐越喜歡他的臣民遵守規矩,安分地臣服在大漢的管理體系之下,做他劉皇帝的順民。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作為凌駕於一切之上,權力無限大的皇帝,也逐漸把自己束縛起來,按照規矩制度行事,為天下表率。早年的時候,劉皇帝還會做出一些任性出格、以皇權凌國法的決定與事務,但如今,這種情況也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