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041章 金陵悲情客

    嚴冬時分,正是枯水期,煙波浩瀚之景不再,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四面漕運、商賈通航,而每到冬季,大漢官府也都會有意識地控制漕渠的航運規模,官船公輸減少出航,民船商船控制數量。

    水位明顯下降的運河上,一支龐大的船隊正緩慢地溯流而上,船大而沉,在人力的驅動下,衝破少許因嚴寒產生的冰渣。沿岸足有幾百縴夫,忍者寒風,身負粗密的纖,埋頭拉縴,合力的號子聲,是這冬季汴河岸邊的一道獨特風景。

    從劉承祐登基以來,對於運河、漕渠就表示了極高的重視,哪怕國初財計艱難,仍舊從各方面擠出了一部分的錢糧,用於治河疏道,前前後後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由王樸牽頭對開封至宿州的運河,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立都開封,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交通便利,經濟富庶,得天獨厚之地,使其足以供養中樞朝廷。而這條溝通黃淮的運河,則是開封最重要的命脈。而在立國早期,因為歷史原因,漕運實則處於廢弛狀態,根本沒能充分利用上。

    而劉皇帝最初派王樸治漕渠,除了經濟民生上的考量,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為征討淮南做準備。等到成功收取淮南後,運河的作用則更加凸顯出來了,來自淮南的財稅、糧鹽物資,大批量地輸送至東京,讓大漢朝廷好生地回了口血。

    在之後的十年中,朝廷也沒有放鬆對漕渠的修治與管理,要保障其暢通,是需要定期疏浚維護了,每歲冬春,都要徵發徭役疏浚淤淺的河段,耗費了大量的錢糧。

    通過十年的發展,早期因王朝更迭、兵連禍結而導致的漕運積弊端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並且越發繁榮通暢起來。不提其他,僅運河兩岸的百姓,賴此渠而生存的百姓,就以十萬計,縴夫就是其中一個地位低下卻十分重要的群體。

    此時,通行於汴河上的這支船隊,就是來自金陵的江南國主李煜君臣。從金陵到開封,距離並不能算遙遠,然而因為人員眾多,財產眾多,傢俬眾多,再加河運不易,以致行程拖沓,耗時日久。比起朝廷估計的,足足晚了半個月,一直到這臘月中旬,方才抵臨東京。

    由於投降得比較主動,再加上李煜雖然庸於治國,但終究沒有幹出什麼天怒人怨,違背時下價值觀,引起公憤的事情,對於李氏一族,還算優待,未加折辱。至於此前平南詔書中將李煜描述成一個無道昏君,平定江南之後,也就自然而然地放到一邊了。自金陵出發前,皇太子劉暘還專門叮囑護送的職吏,令其好生照看,不得欺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