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975章 南國風雨

    至於南方,作為大漢戰略所向,重點照看方向,自然也是風雲起伏。自從北方大戰,以大漢勝利告終,漢朝廷將目光轉向南方時,僅剩的幾方勢力,都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主要指南唐、南粵兩國,尤其是南唐。

    朝廷這邊是越發咄咄逼人,南唐則是步步後退,雖然知曉大漢統一之志,但是朝廷意志不敢違逆,在其動兵之前不敢對抗,歲貢也不敢短缺。整個南唐,完全陷入一種待死狀態,自上而下,都處在一種絕望的情緒中,因為絕望,知其必然,是以逐漸墮落、沉淪。

    在漢唐之間淮南戰爭結束後,以韓熙載為首的江北士人集團,曾主政了一段時間,厲行改革,打擊權貴、大地主、官商,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國家財政也得到改善。

    在那幾年間,南唐國力雖然因盡失江北而疲弱,但整體而言,還算安定,有江南的底子,又沒有斷絕與江北的聯繫,經濟也有一段繁榮期。

    那段時間,在滿足歲貢之餘,南唐還積攢出了不少錢糧,用以發展軍事,擴充武備,南唐軍隊戰力翹楚潤州軍就是在那段時間被林仁肇訓練出來的。黎民百姓,因之得到了好處,土地兼併得到抑制,社會矛盾得到緩解,但代價就是,上層的衝突日益尖銳,那些利益受損的權貴、官僚、地主徹底走向聯合。

    因而,好景不長,隨著唐主李璟又逐漸耽於享樂,繼嗣問題隱患重重,馮氏兄弟以及南方士族的復出啟用,再加上鍾謨等心向北方的官僚在串聯,一系列的狀況都給南唐的國勢蒙上一層濃重的陰影。

    直到李弘冀殺叔之事爆發,作為政治上的親近者,韓熙載受到牽連,徹底失勢,馮氏兄弟再度掌權,也正式宣告著南唐那脆弱的安定繁榮,宣告破滅。一切不利於貴族、官僚、地主、商賈的政策,都被廢除,韓熙載的改革成果終究化為烏有。

    自上而下,都回到了曾經的狀態,並且因為大勢的緣故,更加瘋狂,更加極端。而丟了江北後,經濟上使得江北、江南的互補平衡被打破,國家日益沉重的負擔,也完全轉嫁的普通百姓身上。就在這幾年間,原本繁華富庶的江南膏腴之地,糧食、布匹仍在高產,然底層的百姓卻日益困苦,民怨極大。

    就李璟個人而言,改革的成效他不是沒有看到,為何會改弦更張,放棄韓熙載,轉而讓江南士人當權。這樣的選擇,也不能單純用昏昧來評價他。

    更深刻的原因,在於李璟也從中看到了風險,南唐的建立得益於江南、江北的士人、地主支持,而權貴更是其血肉,一直以來,都是南方士人的力量強於北方,在盡失的江北諸州的情況下,強弱形勢則更加明顯。當江南的官僚、勳貴、地主、商人,這多方既得利益者聯合起來的時候,哪怕是是李璟,也望而生畏。

    若是換了個意志堅決、手腕強硬的君主,或許能頂住這些壓力,保衛改革成果,然而,李璟並不是,文弱是其標籤,根本沒有魄力辦大事。

    是以,當那股強大的保守力量掀起反擊之時,李璟退縮了,選擇了拋棄韓熙載,也由此開啟了南唐落幕前幾年的衰敗與沉淪,江河日下,宗廟將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