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970章 朝局大變動

    在錢、留二人辭別開封南去後的第三日,開封南郊,老地方,頌公亭。又是一場送別,又是寂寥涼秋,又是重臣別京城。這一回的主角,沒有意外,又是一位大漢政壇的風雲人物,在大漢朝堂上聲名顯赫的宰臣——範質。

    關於範質的去職,是早有徵兆,並且由多方因素造成的,性格是其一,經常有觸怒皇帝的行為也是其一,與皇帝的治國理念漸有衝突也是其一。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劉承祐對於十多年以來大漢朝堂調整的考慮。

    從劉承祐繼位前後,範質便為其所看重,累受升拔,待劉承祐登基為帝,更是作為從龍之臣,在短短的時間內,封侯拜相,成為平衡開國元臣的一個帝黨代表。

    然而,十多年的宰臣生涯,讓劉承祐覺得,他幹得太久了。尤其是這三年的首宰經歷,劉承祐認為,範質可為相,卻不適合為首相,因為其性格與行事作風,在和協同僚,戮力辦公方面,差得很遠。

    總的來說,範質的個人品質是合格的,私德無虧,以劉承祐如今的威勢,朝野上下,真正敢逆其心意,始終堅持個人操守的,也只剩下範質了。

    範質辦事能力也有,而且不俗,就是欠缺一些氣度,不論為人還是做事的氣度,隨著年紀的增長,也日趨於保守。保守不是不好,只是不為此階段的劉承祐所喜罷了。

    因此,範質被罷相了。同時,這些年被罷的宰相中,也只有範質算是正常卸任,政治的鬥爭沒那麼激烈,也多了少許人情味。

    從頭到尾,劉承祐只是釋放了一些換相的信號,範質接收到了,然後主動上表請辭。不像前任李濤,幾乎是被逼著辭官。從這一方面來看,範質並不是那麼完全固執,不識趣,不知變通。或許只是因為,在其任,謀其政,當其責,如此而已。

    頌公亭前,來送別範質的人員,還是不少的,六部九卿、諸司衙門,或親赴,或遣代表,再加上一些親友,倒也有些熱鬧,沖淡了些別離的傷感。

    範質在擔任宰相的這些年中,沒有大肆結黨,同志者少,以他為核心的政治勢力,總體而言並不強。這也就代表著,在秉政期間,做事時難免有怠慢、遲誤不能貫徹他意志的事情。每當其時,就是一場爭端,結果往往是範質強壓下去,以其性格,是得罪了不少人。

    或因利益受損,或因升遷受阻,或因個人衝突,種種原因,使得上下嫉恨的範質官員著實不少。不過,如今範質去職,過往的怨氣似乎一夕之間消散一空,更多的人開始回顧其功績,讚揚其品德了......

    範質罷相,也未嘗沒有緩解一下朝局矛盾,平息朝臣怨氣的原因。當然,最終的結果,便是皇權的進一步強化。待範質去職,你看朝堂之上,還有誰敢直纓皇帝的鋒芒。理性地講,對於帝國而言,這並不一定是件好事情。

    劉承祐給範質安排的去處,去淮西任布政使,不過與一般的布政使所不同的是,加了同平章事,謂之使相。不過,這個使相與過去的節度同平章事是有本質區別的。

    至於淮西道原布政使劉溫叟,在那邊幹得,總歸不那麼讓劉承祐滿意。事實證明,道德君子,人品無缺,但在治事上,單純地依靠教化、通過道德去約束官民,怎能不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