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

    乾祐十一年,冬,十月朔,

    初冬降臨,天地之間,蕭索益甚,越過燕山的北風已初顯凜冽,刮動著野外的荒草枯木。南口之外,十萬休整完畢的漢軍具裝列陣,正面公墓,肅穆而立。

    十萬漢軍,分為十座軍陣,形理嚴整,氣勢磅礴,一派莊嚴宏大的景象。除了軍隊及將領,幽燕本地的諸多官員,以及隨駕的皇妃、皇子及大臣,皆正裝在此,一個個表情鄭重。

    一座祭拜的高臺,在三日之內,拔地而起,沿著階級,天子儀衛擺開,在萬眾矚目中,皇帝劉承祐一身冕服登臺。這是一場的對南口陣亡將士的祭奠儀式,規模弄得很大,也是一場政治作秀,卻是觀大戰之後,兵心士氣有所挫傷,劉承祐想出來的辦法,以此凝聚軍心,振奮士氣。

    作為典儀的,是陳留王安審琦,一身天子欽賜的御甲,面色莊嚴,雙手捧著一份祭文,朗聲宣讀。劉承祐則親自秉香,鄭重而行祭禮。

    祭臺之下,一干人等,皆肅然垂首,以示禮敬。祭禮結束,劉承祐迴轉身體,環視一圈地臺下十萬之眾,如此威武雄壯之師,只是大漢強大實力的一小部分,任由自己所驅使,思之實有些心潮起伏。多少英雄好漢,能在這種地位與榮耀中,始終保持著清醒,而不迷失,劉承祐覺得自己,已經是夠冷靜的了。

    穩定心神,無聲地清了清嗓子,劉承祐開口,發表一番致辭。劉承祐的演講,並不長,主要有三點。一是悼念北伐以來浴血作戰、奮勇殺敵而犧牲的將士;二是重申北伐大業;三則鼓勵將士再接再厲,為國立功,為己建勳。

    當然,稿子是提起準備好的,並且,在劉承祐演講的同時,軍中的宣慰郎們,都快速準確地把天子所說,傳達下去。

    這一切,看起來十分形式化,但很多時候,形式的東西,對人心所起到的鼓舞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最後,劉承祐振臂高呼,所有振奮人心的話都凝聚成一句:“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

    祭臺之下,也緊跟著爆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聲,所有人,都扯高了嗓子高呼。列於陣前,劉昉顯得十分激動,一手高抬,奮力揮動。

    威武之聲,持續了許久,又在有心人的帶動下,變成“萬歲”、“萬勝”的呼聲。劉承祐繃緊的面容間,不自覺地露出了一抹淺笑。

    祭典結束之後,劉承祐又安排了一件事,待到北伐戰終,在南口設一鎮,遷戶移民,充實人口,伺候公墓,照看英魂,以示對功勳將士的敬意。

    經過劉承祐一連串的恩待禮敬手段,漢軍的軍心士氣,得到了極大的振奮,行營的實力,也在迅速恢復中。

    相較之下,一山之隔,遼軍的境況,可就要悽慘多了,不斷沒有好轉,反而有繼續惡化的跡象。軍力大損,士氣低落,人心動盪。

    對於遼軍的損失,漢軍這邊只是個估算,具體如何,其創自知。出擊的二十萬軍,真正回到關後的,只有不到十二萬,並且傷兵滿營。因為醫藥的嚴重缺乏,許多受傷的遼軍將士,都因為的不大及時的治療而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