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

    不過,這種氛圍下,還是有人站出來掃興,說楊業貿然出擊,有失守關城的風險,以麾下性命成就自己功勳,大殺遼兵恐引起兩國大戰......

    對於這等言論,都不需劉承祐發話,樞密使柴榮當眾就將那進言的御史給大罵了一頓。其後,左都御史崔周度,迫於群情,主動將那下屬直接貶到地方上去了。

    對此,劉承祐只是感慨,這世間終究還是愚者多,智者少,不識時務,自以為是的人,更比比皆是。

    對於雁門大捷的有功將士,劉承祐自是不吝賞賜,楊業的爵位沒有提升,仍為崞侯,不過加了“開國”,並提升祿粟,同時將其妻馮氏賜五品誥命,其長子楊延昭賜勳職,讓楊業成功實現封妻廕子。

    至於其下的康延澤等將校,也都是厚賞,傷亡優恤,功狗恩賜,用最直接的行為,彰顯皇帝對於此戰有功將士的態度。

    恩詔一下,東京朝堂又起波瀾,在京的武臣及禁軍將校,紛紛上表,請求皇帝出兵北伐,請戰奏表幾乎堆滿崇政殿的御案。

    漢將們,有的是功業心作祟,有的是受楊業的勝績所感染,統一戰爭雖然重要,同是功勞,但自古以來,還是對外戰爭、開疆拓土,更能激發有志之士的熱血與豪情,更何況此次是契丹人主動搞事,而對於北面的強敵,上下也都抱有一定復仇雪恥的心理,畢竟任其在北疆猖狂幾十年了。

    有的人呢,則純粹是湊熱鬧了。而禁軍的高級將帥中,也多有下場表態的,比如韓通、孫立、李重進、李繼勳等人。

    包括賦閒多年的前侍衛司副帥王殷,也主動向劉承祐上表,希望能北伐從徵。當年何福進病逝,朝廷選派北面都帥,任命都已經下達了,可惜王殷得意猖狂,行為放肆,為人彈劾,也觸怒了劉承祐,直接被一擼到底,不只丟了北面都部署的帥位,還把侍衛副帥的軍職的軍職給丟了。

    這些年,朝廷不論是取荊湖,還是滅蜀,王殷都曾主動請求出徵,不過都被劉承祐給拒絕了,一是大漢不缺將校,何須他這個花甲老將,二則是,當年的不矩行為給劉承祐印象實在太差了。

    這一次,也是王殷最後一次主動請命了,如果再不能給機會,他也就不作他想,憂憂鬱鬱地去過他的晚年了。

    剩下的將帥中,慕容延釗、向訓、趙匡胤也都沒有輕易表態,這是三名政治成熟的將帥,心裡清楚,下面鬧得再積極,還得看皇帝的態度。而北伐的決策,可是朝廷頭等的大事,需要朝廷諸公仔細討論,全面籌算,不是輕易可下決定。

    這些,都還是在京的將帥,而地方的將領們,尤其是河北的邊軍,雖奏表未至,但劉承祐已能料想到彼輩躍躍欲試之志,拳拳報國之心。

    將帥請命的背景下,是一場事關大漢戰略的爭論,南北之爭,這幾乎是貫穿開國以來大漢戰略方向的議題。

    早年的時候,基本沒有太大的爭議,當時國家實力不足,戰略環境也談不上好,四面皆敵,且漏洞不少,那樣的情況下,選擇攻取南方,是最合理、風險最小、收益最高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