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

    雖然一副急不可耐,亟欲進攻的姿態,但真正布好陣勢後,耶律敵烈卻並沒有直接發起進攻,而是下令全軍保持戒備,原地休息,與漢軍的背山陣勢,隔約兩裡的距離對峙。

    同時,廣佈遊騎,在東西十里的範圍內搜掠,查探漢軍有無其他異動,以備不測。畢竟,漢軍以兩千步卒出關的舉動,太過大膽,讓人不得不思考其中有沒有什麼陰謀。

    從耶律敵烈的表現來看,雖然年輕氣盛,驕狂之中,也不乏狡猾。大約半個時辰的時間,得報,四野之中,並無異樣。

    如此,耶律敵烈也稍稍放下了心。夏日高懸,釋放著熾烈地光芒,照在勾注山北漢遼的軍陣間,原野間一片肅靜,在戰場的緊張氣氛下,只有不斷壓抑著的畜鳴聲響起。

    在耶律敵烈準備下令進攻之時,耶律撒給又勸他了,讓他再耐性等待一番,惹得耶律敵烈大怒:“我已遍察周遭,並無異樣!漢軍脫離堡壘,關前列陣,自取其短,我以數倍兵馬擊之,何必畏首畏尾!”

    耶律撒給則道:“烈日當空,天氣炎熱,不利與戰,請暫且擱置進攻,讓將士繼續補水休整!待日頭西移,再行進攻!”

    這個理由,勉強說動了耶律敵烈。經過前期的準備,已過午時,熾烈的陽光,照在雙方的將士的軍甲武器上,反射出的光芒,熱烈而奪目,耶律敵烈只能暫休進攻之心。

    中軍陣中,站在一輛戰車上,楊業也一直觀察著遼軍的動向,剛毅的面容間透著沉著。這些時日,楊業也把遼軍的情況摸了個清,雲朔地區,確實只徵調了這萬餘步騎。雖然搞不清遼軍的意圖,但確定只需對付這一萬遼軍之後,楊業正式執行他大膽出擊迎敵的決策,檢驗一下自己練兵的成果。

    中軍的營將,向楊業說道:“將軍,這遼軍也太過畏縮了,如此也不敢進攻!”

    熾烈的陽光,讓楊業難以全睜雙眼,目光微微眯起,楊業道:“遼軍要同我們比拼耐心,那就比比,看誰的耐性更足!傳令下去,無我命令,各營陣不得輕動,讓將士們輪番休息、補水!”

    “是!”

    如此,兩方對峙,一直到日頭西移,光線不那麼熾亮,鎧甲的熱度也有所減弱之後,遼軍這邊,終於按捺不住了。

    論軍紀嚴明,旗甲肅穆,進退有序,遼軍之中,唯有皮室軍可當。其餘的部族軍,雖然不乏勇士並作戰經驗,在紀律上,終究要弱上一籌,再加此番乃是臨時徵調聚集,缺少整練,是以在這種長時間的對峙中,難免躁動。

    相較之下,經楊業調訓多年的定襄軍,哪怕豔陽之下,也始終不動如山,軍紀之嚴明,連飲水、進食,都有配合。

    “讓漢卒給我當中衝殺,直擊其中軍,左右部卒,各分一隊,對其兩翼,騎射打擊!”

    隨著耶律敵烈一聲令下,遼軍陣前的漢卒,開始向定襄軍發起進攻,同時自兩翼分出約七百騎的部族,直趨漢陣。

    這也是契丹人作戰一貫的戰法,以僕從、附庸衝擊,輔以精騎遊弋施壓纏鬥,同時將最精銳的部隊留在最後,尋找破綻,一擊致命。而此時,徵調而來的三千漢卒,就是用來當炮灰的。

    對此,楊業也算是熟悉了,面對那些在遼騎督促下,向己方撲來的漢卒,心中雖有少許的感慨,但卻無一點心慈手軟,軍令之下,陣中將士們都提起振奮,準備接戰。

    遼軍漢卒,首先面對的,就是漢軍的弓弩打擊。為了應付遼軍,北邊的大漢軍隊,在弓弩的配置上可謂冠絕當代。

    按照陣中漢軍軍官的命令,弓弩手們,有序配合,一輪一輪,就像一部機器,不斷上軍弦發射,連續向衝擊而來的“漢卒”施以打擊,節奏感十足。

    而僅僅為了靠近漢軍軍陣,正面進攻的一千“漢卒”,就傷亡了上百人,弓弩之後,是長槍,長槍之後有刀斧。

    直接碰撞上時,“漢卒”就像水浪撞上礁石,碰了個支離破碎。常年作戰技巧的磨鍊,讓陣前的漢軍簡潔地收割著炮灰們的生命,有序的配合,從容的殺戮,不過兩刻鐘的時間,奉命衝陣的一千“漢卒”就潰散而逃,前後傷亡近三百人。而後邊的遼騎督戰隊伍,止都止不住。

    “這些漢卒,怎麼如此靠不住,這才多久,就潰敗而還!”再後邊,遼軍騎陣中,耶律敵烈是勃然大怒。

    “大王,對面漢軍乃是精銳,軍陣嚴密,配合有序,絕對是強軍,否則也沒有底氣,以這區區兩千來人出關,與我們正面對陣!”一名部將對他說道:“如果想靠這些戰意低下的漢人,就衝破其防禦,幾無可能!”

    “派人,把那些潰卒都收容起來!”耶律敵烈當即吩咐道:“讓兩隊騎兵先撤回來!”

    望著遠處,雖遭衝擊,但陣勢絲毫未見動搖,正在重新填補調整的漢軍軍陣,耶律敵烈再度確認,這確實是塊硬骨頭。

    在“漢卒”衝陣的同時,兩隊遊騎也在騎射騷擾,試圖擾亂漢軍兵心陣勢,但顯然收效甚微。在楊業的指揮下,遼騎遠則不為所動,遼騎近在弓弩招呼,至於騎兵衝陣,面對那車盾槍林,沒有死命令,是不會有遼騎想要去試其鋒芒的。

    打退了遼軍的第一波進攻,漢軍這邊緊鑼密鼓地調整陣勢,救治傷員,迅速恢復如初。

    遼軍這邊,耶律敵烈則滿臉暴虐地對著那些被收容抑或說被捕捉在陣前的“漢卒”。在他看來,漢軍的軍陣固然嚴密,將士也算精煉,但初戰失敗,還在於這些漢人無用,敷衍他的軍令,不願為大遼效死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