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80章 賞功

    ()        向訓自請其罪,天子詔命三法司共推之,消息蓋一傳出,滿朝譁然,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都難以想明白,這是在鬧哪出,前者還是帥師滅國,立下赫赫戰功的統帥,受天子紆尊降貴,萬般尊崇。這才多少日,朝廷的正式封賞還未下達,怎麼就出首自告,淪為罪人了?並且,條列罪狀,都不是小罪。

    這段時間,平蜀的將士行為或有不矩,引人非議不滿,言官爭相上表彈劾,嚴肅軍紀,處置跋扈軍士,但終究只中下層那些粗鄙庸賤、見識短淺的丘八。王全斌與王仁贍兩人的衝突鬧得很大,但表面看來,更像是私人恩怨。

    對於凱旋的將士,哪怕再耿直的人,都沒有想過把火燒到向訓身上。然而,向訓的動作,無異於引火燒身,自添燃料......

    事情發生後,上下群議洶湧,猜疑諸端,但是,真正身處高位,深明情由的人,都顯得很淡定,根本不發表意見,連一點態度也不表露,只坐觀事情的發展。

    而因為此事,影響最大的一批人,就是回京之後,受到天子隆重接待的平蜀將士了。連向都帥都到大理寺去認罪了,而況於他們了,那種浮躁的驕狂氣焰立消,不敢再以功臣託大自居。

    緊接著,就是惶恐擔憂,算上被拘禁起來的王全斌與王仁贍,足有三名平蜀將帥被拿,這會不會只是個開始,會不會禍及己身?

    凡事就怕琢磨,京師的變故,再加一直有流傳的朝廷欲以引發蜀亂的罪名問罪將士。一時間,有功之臣們開始慌了,尤其是那些在川蜀撈取了不少錢財的將領們。

    察覺到了危險,自然要設法化解,若是早個十年,都不用想太多,打著“朝廷不公,不恤將士,薄待功臣”的旗號,就能發起一場兵亂。

    然而,時移世易,天子聲望日隆,朝廷權威益強,如今早已不是先反了再說的時代了。哪怕再無知的驕兵悍將,也不敢輕生叛亂之心。

    講一個最基本的現實,開封及其周邊重兵屯戍,凱旋入京的軍隊人數雖然不少,但成分複雜,並不統一,且互有爭端,哪裡能成事。如果有人敢宣揚叛亂,只怕不用朝廷發力,內部就能有人執其首級,向朝廷戴罪立功。

    叛不可取,就只有一個選擇了,那就是向皇帝求情,請求朝廷寬恕。於是,不管是北路還是東路的將校,都開始聯絡想辦法。

    最終求到了兩個人身上,一個是高懷德,作為大軍都監,既能代表將士陳情,又是皇親國戚,有這層關係在,好進言。

    另一人就是祭父返回開封的趙匡胤了,趙都帥乃皇帝股肱將帥,素來信任倚重,在軍中聲望漸高,平蜀勞苦功高,在蜀中也無劣跡,是可以同皇帝說上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