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59章 亂情

    ()        在漢帝飄飄然,放蕩無忌,忙著滅火挽尊之時,視線再度投向西南,蜀中的叛亂依舊,漢軍的進剿,也進展得如火如荼。

    11月,乃是蜀亂聲勢最大,鬥爭最為激烈的階段,皇帝的態度與漢廷的制命,就如冬日裡的一汪清泉,溫暖的大部分蜀中小民之心,也徹底斷了舉叛賊眾的後路。於叛眾而言,那道強硬的制書,就是一道催命符,熱油裡注水,自然是劇烈沸騰。

    誠然,十幾萬叛眾,禍連十數州,聲勢確實不小,但終究難成氣候,就像一群秋後的螞蚱,蹦躂得再歡快,也不過墳頭蹦迪,長久不了。

    初期,叛亂的勳貴、豪強地主,能夠憑藉著對地方的影響,再加蠱惑無知小民,聚眾謀亂,但隨著朝廷對於土地的政策明布蜀中之後,普通的蜀民,舉亂之心立減。

    底層的百姓們,忍耐力是很強的,在孟蜀的壓榨剝削下,都能苟活,而況於換了漢廷,並且新的統治者,還給他們減少負擔,給予希望。又是在大冬天的,能有多少人願意冒著蕭風寒霜,去做那掉腦袋的事情。

    猛虎有打盹的時候,漢軍的素質擺在那裡,一旦收心,仍舊是天下強軍,腰包裡裝得鼓鼓的漢軍將士,也更有動力,去平叛,對於大部分中下級官兵而言,蜀地的叛亂,又是他們建功立業的好機會。而對於那些高級將帥們而言,在皇帝的鞭策與督促,為了彌補之前的過失,當然也十分用心賣力。

    而有一批人,比起入蜀的漢軍,還要賣力,那就是那些被收編的蜀軍,僅一個軍功授田的政策,就給足以提高他們殺賊平亂的積極性。

    是故,在即將跨入12月時,蜀中的亂事,便開始由盛轉衰。

    臘月的成都,對於本地人而言,還是有些冷的,但對於來自北方的漢軍,卻有算不得什麼了,駐守的漢軍將士,大多隻添了一層衣,或絲制、或綢制,突出一個“豪”字。

    成都已然恢復了往日的安定,趙普到任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正,構建大漢的統治秩序,是以人心漸安。最重要的,還是街市之間,除了巡邏的兵卒外,再無漢軍橫行的場面,成都的駐軍,要麼被約束還營,要麼被調出去平亂。

    有的事物,就是這般奇妙,蜀亂未發時,成都氛圍緊張,士民驚惶,甚至給人一種烏煙瘴氣之感。然而,當各州亂事頻發之時,成都反倒安定了。當然,這既有漢軍收斂的緣故,也因為士民配合,做大漢的順民,以免被波及,此前只是有被搶掠的風險,但若與叛亂扯上關係,那就是家破人亡的結局了。

    自十月叛亂髮生後,向訓便將成都城完整地交給趙普,自己則移駐城外,另設帥帳,發號施令,彈壓叛亂。

    經過足足一個半月的用武,局勢已然趨於掌控,綿州與梓州、遂州這幾股較大的叛軍,已然被打壓下去,其餘州縣,也多有勝報。而成都近州,如漢、簡之地,更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雷厲風行地處置,由王仁贍領軍,基本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