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漢世祖第744章 吏職變動

    翌日,御駕按時啟程,沒有任何延誤,也沒有人敢延誤。在離開之前,劉承祐又降下一道諭令,言元城行宮之中,不需太多人維護,當酌情遣散些。

    三千餘眾,車馬儀仗齊備,旌旗林立,彰顯著皇家的威嚴,鐵騎開道於前,甲士護衛於後,從從容容地順著運河方向,朝東北而行。

    乾祐二年冬巡,過元城之後,是轉到走西路,沿當初北逐契丹的路線,走邢、洺,過冀、趙。此番則不然,路線有所更改,按照劉承祐的想法,是準備順運河北走,一路查察地方治政、民生情況。

    自元城至貝州清河,一百三十餘里的路程,走走停停看看,耗費了足足六日的時間,其中只於臨清縣歇息了一晚。當然,僅靠劉承祐一雙眼睛,一對耳朵,是看不完、聽不全的,隨駕的近臣郎官以及地方的武德司,都是其耳目。

    春日的陽光,總是讓人感到舒適的,斜靠在軟墊之上,光線透過捲起的幕布將鑾駕內照得亮亮堂堂的,面上身上一片溫暖,連心情都愉悅幾分。

    邊上擺著一疊奏章,都是最新自東京送達行營的,一些比較重要抑或有處置爭議的冊章。嘴裡說著,朝中諸務,盡委相公,但真讓劉承祐完全放手,暢遊北巡,那他自己又不習慣了。

    讓他稍感安慰的是,宰臣們還知道向行營匯稟,顯然,都清楚皇帝是個掌控欲極強的人,態度都擺得很正。

    劉承祐手裡拿著的,就是那份涉及淮西、河北兩道大吏的調動群議情況,飛傳至劉承祐手上。根據時間來看,效率很高,宰相們似乎沒有經過太多的扯皮,便議出了人選。當然,報與天子審定,是必須的流程。

    淮西布政使之職,群推禮部侍郎劉溫叟,言此公厚重方正,清廉節義。劉溫叟在朝中的清名很盛,是所有朝臣中最遵循禮法的人,一言一行,近乎迂腐。

    平日裡,除了官俸以及家鄉的些許祖產,別無進項,不似諸多官員,暗地裡置辦土地,或假親戚、僕舊之手經辦產業,更嚴厲禁止家人經商。是故,劉溫叟生活一直很清苦。

    劉承祐曽耳聞一件趣事,有門生自地方調職還京,攜禮拜訪,推拒不成,礙於情面收下。但隔日即以數倍價值的禮物回贈。幾次過後,旁人都明白其志向了,過府探訪,再不攜錢貨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