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506章 和議達成

    不過比起之前,此番有異議的,反而是和約的具體內容,大部分人,覺得北漢貪慾過甚。縱使淮南失陷,劃江而治,不可避免,稱臣也只是丟了面子,但歲貢之利,太過沉重了。

    以南唐如今的情況,孫兵折將,失淮南半壁之後,再每年承擔如此大一筆歲貢,對於南唐而言,將是一筆極其沉重的財政負擔。

    然而,就在這場波瀾之中,李璟反而徹底堅定了和議之心。只是就一些細節問題,再遣李德明渡江,面見漢帝,進行了一番補充。

    對此,劉承祐這邊自無不可,好好磋商即是。

    南唐提出,被俘的唐軍將士百姓,希望漢軍能夠放還。對此,劉承祐怎麼可能輕易同意,前前後後,淮南各州,被漢軍所俘之軍民,有近十萬,這可是十萬青壯。人口重要性,劉承祐豈能不知,尤其是能上得了戰場的青壯,那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綜合考慮了一番,劉承祐同意把江南籍貫的俘虜放回,但俘虜之中,有數千唐軍將校投誠於大漢,已編在漢軍作戰序列,那些將士的父母妻小,得由南唐送到淮南。

    李璟得悉,也沒有阻攔的必要,同意了。又向劉承祐提出,每歲請易淮鹽二十萬石,要知道,此前南唐的食鹽供應,基本都來自於淮南。對此,劉承祐也沒設置障礙的意思,只要拿得出等價的錢貨交易即可。

    其後,兩方又約定罷戰之後,沿江駐兵數量,這些都是可以談的。

    如此這般,兩方之間,來回交往近五日,終於達成和約。

    北漢乾祐五年二月十二,唐國主李璟,率後宮、宗室及公卿大臣,告罪於宗廟,泣淚而告“漢唐和約”。

    其後,以宰臣馮延巳等人北渡,將最終和約面呈漢帝,隨著劉承祐的首肯,雙方之約,算是正式締結。當夜,劉承祐設御宴,招待馮延巳一干唐臣。

    席間,對於馮延巳,劉承祐可謂另眼相看,態度和善。總得來說,馮延巳在北漢徵淮大略中,前後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屬“功臣”。

    只是,在漢帝那怪異而玩味的目光下,馮延巳頗不自在,訕訕而應。吃佳釀如飲苦水,面色沉重,竟有悲態。

    馮延巳在南唐朝廷,更似弄權奸臣,卻也不似李德明那般,存賣國之心。雖然也同意和議,但南唐當真簽下這麼一份禍國殃民、屈辱至極的媾和條約之時,仍舊不免心生哀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