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436章 南北之爭

    “大軍北上,本為應變之舉,而今契丹自亂陣腳,北患已消,自當使國家戰略回到正軌,從容經略南方。否則陛下此前針對南國的諸多努力,豈不盡付諸流水?”

    “如今,唐軍已奪楚地,表面勢盛,正志驕意怠,實陷泥潭而不自知。如不乘其分心他地,將來再想找到如此良機,也不容易了。並且,陛下今大議南北,戎機難隱。對我朝,偽唐也會加以防備,再難尋突襲之機,奇兵之效!”

    王樸這一番言論,讓劉承祐乃至群臣都陷入思索。但這個時候,中書舍人陶谷,突然出聲:“王尚書所謂‘先南後北’之策,原就是顧忌契丹之強大,難以對付,故欲先取易而後攻難,先平弱而後制強。”

    “但如今!”陶谷瞥著王樸,嘴角揚起一道讓其不適的弧度:“契丹人內亂,將大好戰機,送到大漢眼前,難道就眼睜睜地放棄。為何不趁勢北上,一舉奪回燕山之險,將契丹人擋在關外,而後徐圖南方。‘先北後南’,既制強敵,再從容削平弱者,難道就不可行?莫非,就定要將大漢侷限在所謂‘先南後北’的戰略之上?”

    陶谷此言,已然有些誅心了,連劉承祐都不有皺了皺眉頭。陶谷的話,聽起來,確實是有些道理的。戰略決策,也只是一個基本的方針,隨時可調整的,因勢利導,才是智者所為。

    而尚洪遷,已然忍不住拊掌了:“陶舍人,這是說出了本帥的心裡話!什麼先南後北,哪裡好打,哪裡方便,就打哪裡!”

    仔細想想,若能真趁勢北上,收復幽燕諸州全境,重新建立起牢固的北方防線。那麼,不只對他的地位與威望,是個不小的提升,遏制來自北方的威脅後,從容削平南方諸國,而少後顧之憂,豈非美事?

    先南後北,乃是形勢所迫之下的產物,若有扭轉戰略大局的可能,為何不嘗試一下?

    契丹十萬大軍於南征途中兵變,皇帝被殺,新主繼位。這樣好的機會,百年恐怕都難以遇到一次。要是錯過了,豈不可惜?

    腦中閃過各種念頭,不得不說,劉承祐此時,當真有些心動了。

    “再者,王尚書所言先南後北之略,最終目標仍舊是集中力量以對付北方強大之契丹,如今時局所變,情勢所在,順勢而伐遼,以消其患。何必一意舍進而求遠,棄北而就南?”

    陶谷越說,神情越顯自信,顯然是有些針對王樸。而其有這番表現,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原因,他嫉妒王樸了。

    一個後進之人,就因為提出了一個所謂“先南後北”的策略,爾後三年之間,整個朝廷上下內外,都圍繞著運轉。原本陶谷也是支持的,只是,每每見到王樸在御前,在殿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模樣,他就豔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