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347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

    使唐北歸後,王溥以出使之功,再加前番諫言河工,王溥被拜為崇政殿學士、給事中,隨侍御前,諫言進策,具備應答。

    雖然實際上與此前在劉承祐身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終究有了個正式的官職,從“觀政進士”的身份擺脫,算是通過了考核。並且在崇政後殿,得賜一方小案辦公。

    至於陶谷,加崇政殿大學士,仍為中書舍人,知制誥,另賞賜錢帛,還是天子近臣。雖然在出使南唐的過程中,陶谷有不檢點的地方,但是,劉承祐並不是太在意。

    至少其出使的任務完成得很出色,不管陶谷個人品行有多少問題,但一直以來,劉承祐都覺得此人用得很順手,他不期望其對自己有多忠誠,只要有用能創造價值,便足夠了。

    甚至於,劉承祐還真在考慮,是否將陶谷提相,只是有些猶豫,不為其他,只是猶豫換誰。

    自劉承祐繼位以來,大漢朝堂在劉承祐不經意的調整間,形成了七宰並立的局面,分管六部諸司寺監事務,雖權力有大小,地位有尊卑,關係有親疏,但在兩年時間的磨合下來,已成為一種默認的政治格局,漸成定製。

    在分軍權,掌控軍隊方面,劉承祐是抽絲剝繭般小心翼翼,窮兩年之功,平叛以樹君威,施恩以收人心,乃稍有建樹。而在分相權上,沒有費太多心思,初時只想著削楊邠之權,結果反倒在權力制衡上,走上了正軌。

    而今政事堂的七名宰相,楊邠、王章、蘇禹珪、馮道、李濤、趙瑩、範質,這是經過劉承祐不斷因時因勢調整而成的。

    最初元臣權重,秉執國政,政悉出彼受,劉承祐深憚之。先分楊邠之權,又拿下任意妄為的蘇逢吉,補以前朝宰相趙瑩,以馮道等人制衡楊、王、蘇。

    後來發覺,竇貞固、李濤、趙瑩有合流黨同的跡象,今歲在許州解決皇叔劉信的時候,留其於許州處理後續事務,事畢順勢以其知許州,又以範質這個心腹之臣拜相。

    如此一來,政事堂的勢力由原本清晰的“兩黨”,變得更加模糊化。舊臣之中,老狐狸威望雖高,有撫人心之效,但凡事皆念自身,用得雖順手,但於銳意進取的劉承祐而言,總差點勁兒,然朝堂之上,又少不了這種“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