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259章 滅佛伊始

    劉承祐的話裡,已然有股意志,噴薄而出。

    天子對佛門的態度,似範質這樣精明的近臣,也有所預感。雖未明言,但多少有些猜測,談不上厭惡,只是有些針對性的不滿。甚至在範質看來,不止是佛門,連道門天子似乎都沒有太多的信敬。

    這段時間以來,時不時地,劉承祐會表現出點對佛寺不滿,佛寺齷齪,僧徒奢靡,蠱惑人心,佔田廣,奴傭百姓......總之,從各方面看不順眼。

    太后是信佛的,前番河北大旱,太后往佛寺、道宮祈雨,劉承祐獨去道宮。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久之,範質也差不多搞明白了天子針對佛門的根本原因。壯麗的佛寺廟宇,奢華的銅像法器,肥沃的土地,大量的僧民與不事生產的佛徒,以及幾近於無的稅收......

    而今的大漢,財政困難,此番西來平叛,勞役滋生,幾乎窮盡朝廷這半載以來的財稅,別看這河中的繳獲不少,對於整個大漢而言,也是杯水車薪。不說其他,僅傷亡士卒的撫卹,便又是一項鉅額的支出。

    佛門,佔據了那麼多的財富與人口,不說天子,就是範質自己,都不禁眼饞。作為一名才識不淺的大才,範質當然知道“三武滅佛”的故事,也知曉“滅佛”的巨大好處,最直接的便是朝廷財賦的暴增。

    滅佛不是目標,滅佛的好處才是。事實上,若是道門也似佛門,在劉承祐這兒,估計就要佛道一起滅了。

    聞絃歌而知雅意,對劉承祐表露出的滅佛之意,範質是舉雙手贊成,當然,阻力或許會有,但以天子的能力與手段來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並且,朝堂之上,支持的將臣,絕對不會少,這一點,範質很確信。舉兩個例子,楊邠與王章......

    再者,眼下不就有一個值得利用的藉口與好機會?

    當然,這些最真實的想法是不能直白地說出來的,得換個說法。

    在劉承祐思忖間,範質想了想,拱手稟道:“陛下,佛寺本清淨之地,然就臣聞,天下沙門,亂象紛呈。其佛寺者,壯麗不下宮室;其法像,奢華不減朱門;其僧眾,殘虐不弱寇賊;其土地......”

    “恣意妄為,枉法悖理,以致有似總倫這樣心術不正之徒,亦能混雜其間,假號佛陀,蠱惑生民,更悍行謀叛逆事。請陛下對天下佛寺,進行整頓約束,剔除卑劣不正之徒,還佛門以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