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36章 郭氏父子

    沉默幾許,有些鬱悶地說:“難道朝廷就要一直無所作為嗎?”

    “凡事當有所取捨。”楊邠倒挺淡定,有點冷酷:“為國家大計,只能捨棄小家!”

    劉承訓卻很堅定地表示:“南來東京之後,我只覺大漢就如同架在烤爐之上,良政不興,民怨沸騰,必須要改變。此安民之策,孤必擔之,一力推行!”

    劉承訓大義凜然,楊邠這回倒沒再多說什麼,拱手朝他拜了拜。

    ......

    同樣在這秋夜,郭府之中,擺了一場家宴,為養子接風洗塵。郭家也算枝繁葉茂,皆隨眾遷徙至開封。郭威膝下,丁口不少,諸子尚幼,還沒什麼糟心事,一家子聚在一起,倒是其樂融融,十分和洽。

    一直到夜深了,家宴散去,郭威方叫上郭榮至書房,與之單獨問話。

    “此次歷練,感想如何?”對郭榮,郭威一向是滿意的,閒談間也分外溫和。

    郭榮還是沉吟了一會兒,方才答道:“經契丹之亂,國民之疾苦,遠邁前朝,各處民生凋敝,匪盜叢生,若不思良策鎮定地方,以圖拯溺,與民休息,早晚必有大禍。且漢祚雖興,然實則內憂外患。北失強險,而有契丹,南面空虛,則諸國割據,皆大患。於內,則藩鎮之弊病固深,朝堂之上......”

    說到這兒,郭榮看了郭威一眼,卻沒往下說了。

    “你看得倒也還透徹,至於朝政的混亂,卻也沒什麼不可直言的。前番二蘇任事,此二者以霸府幕佐,驟至宰輔,能所不及,為政混亂。楊邠與王章是有能力手腕的,有他們整肅,近來倒有撥亂反正之效,不過朝堂的爭端,短時間內是難以平息的。”郭威基本是順著郭榮的話往下說。

    “朝政何以混亂至此?”哪怕是郭榮,也是心懷疑惑的。

    “這,也非三言兩語能夠解釋清楚的,你既來朝,多待些日子,也就明白了。”郭威嘆了口氣,頓了下,看向郭榮,沉著聲音問:“你在二皇子麾下也這麼長時間了,對他評價如何?”

    郭榮有點意外,但在郭威認真的眼神下,還是考慮了下,稍顯慎重地回答道:“明睿雄斷,器量恢弘,懷志圖略,有徵伐之能,濟世之才,安民之智......”

    劉承祐若是知道,郭榮對自己的評價,有這麼高,估計能笑出來。顯然,郭威也是相信養子的眼光的,再綜合他自己的觀感判斷,卻是搖了搖頭:“二皇子有此才器,於國家而言,是福是禍,猶未可知啊。”

    郭榮稍疑。見狀,郭威起身自書案上翻出了一封不薄的公文,遞給郭榮:“為父與史宏肇奉詔整頓京畿諸軍,重編禁軍,這是史宏肇牽頭初步擬定的計劃......”

    帶著疑惑的心思,郭榮閱覽了一遍,看得很認真,上邊已詳細地寫著,裁撤哪些舊軍,新編幾軍,編制如何,將校屬誰......顯然,整軍的事,早做好了準備。

    很快,郭榮驚聲道:“這是要將龍棲軍拆分?史宏肇焉敢如此?這是欲徹底得罪二皇子?”

    “龍棲軍如今的戰力,已是諸軍最強,散之充於諸軍,有利於整個禁軍戰力的提升。”郭威解釋道,這種說辭,只怕連他自己都騙不過。坐下,又補充說:“若無官家的授意,史宏肇又焉敢如此?”

    郭榮雖沈重寡言,然內秀其中,本是個十分聰明的人,當即便意識到了:“天子欲打壓二皇子?”

    “是啊,否則前番開封怎麼會又那麼多針對他的洶洶輿論!”郭威說:“時下大漢的情形,與唐武德年間,何其相像。但國家面臨的險峻局面,卻是數倍於唐初。”

    “皇帝,會忌憚自己的兒子嗎?”郭榮問了句。

    郭威沉默,對此言,他有些不方便做評說。良久,嘆道:“官家如何考慮,非我等所能猜測。但這儲位之爭,恐怕是難以避免的了。”

    郭榮微微垂下頭,驟然接觸到這種核心問題,他有點詫異,不過詫異過後,開始琢磨起,郭威今夜與他討論此事的目的了。思慮一會兒,目光清明地看向郭威,低聲好奇問道:“父親您是大漢重臣,權在樞密,秉掌軍事,必然波及其間。既然儲位之爭不可避免,您打算站在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