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40章 潞州三傑

    上黨的“革命”形勢,事實上比起劉承祐預想的,還有樂觀一些。向訓的回報,實則仍顯保守。

    前節度使張從恩去汴之前,將軍政盡委於三人,知節度留後趙行遷、節度判官高防還有潞州巡檢使王守恩。

    而這三人中,除了趙行遷之外,另外兩人都對投靠契丹表示不滿。尤其是高防,此人極具民族氣節,在當初張從恩有有意“變節”,投誠契丹之時,便明確而強烈地表示反對。

    從梁晉爭霸起,中原政權幾番更替,在這個過程中,崛起了一支強大的力量——河東武將集團。尤其是滅亡朱梁之後,河東集團已不再侷限於晉地,開始向全國擴散。王朝興衰,基本就是河東武將集團內部傾軋博弈的結果。

    從後唐到後晉,再到如今的劉知遠,中原王朝的迭代,從來就沒有脫離“河東”這個基本盤。

    而這高防,便屬於河東武將集團中的一員,且是數量最為龐大的一個層級。他是土生土長的晉人,武將世家,往上兩代都是跟著晉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打江山的。地位雖不高,聲名也不顯赫,但始終活躍在政軍之中。

    眼下的上黨,軍政皆掌於高防、王守恩之手,這兩人都是張從恩留下來輔助趙行遷的。王守恩還是張從恩姻家,服喪期間被召來委以要職,結果契丹使者至後,攬權斂財。怒而生恨,與高防一合謀,將趙行遷架空了。向訓奉命一聯絡,更是毫不猶豫地獻誠了。

    唯一的不確定因素,就是肅銳指揮使李萬超了,他麾下有一千多肅銳軍士屯駐上黨。但是,此君的態度甚至比高防的還要強硬,當年陽城大戰,這位還領軍與契丹人血戰過。

    至於那節度留後趙行遷,要說他真鐵了心投靠契丹,欲一條路走到黑,卻也不見得。只是在他知留後的這月餘時間中,配合著耶律德光的政令,與潞州的括錢使,大肆括取錢財,得罪了太多人,城中軍民有太多人慾殺之而後快。

    對上黨城中的危險局面,哪怕再遲鈍的人,都能察覺到。北有河東兵馬入境虎視眈眈,內部又離心離德,但趙行遷卻沒有絲毫辦法,如今只能與契丹來使龜縮於節度帥府,苦苦期待著耿崇美的到來。到如今,連催促求援的信,都發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