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343章 宦官少府

劉規面相很正,是那種讓人一見便心生好感的模樣,只是白淨的臉上,隱隱透著一股陰柔的氣質。當然,這也屬正常,畢竟劉規是一名宦官,也是那麼多任少府監中唯一的一名宦官,就衝這份特殊性,可見其不凡。





劉規是根紅苗正的宦二代,其養父劉延稻,可是當初開封宮廷的高級宦官,資歷一定程度上比王繼恩、喦脫都深,且頗具名望,曾擔任過茶酒使、飛龍使、宮苑使,屬於德才兼備的“賢宦”。





而在劉延稻的言傳身教下,劉規的能力、素質極強,別說是宮中的宦官了,就是在朝廷的大臣之中,都算得上出類拔萃了。





劉皇帝曾說過,也就是宦官的身份限制了劉規,否則此人的成就不可限量。當然,同樣因為宦官的身份,劉規在做事辦差的過程中,也能少許多束縛。





劉規真正進入劉皇帝的視野,是在當年進行貨幣改革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舊的度量衡已經複雜落後,且嚴重不符實際,無法滿足市場需要,甚至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在財政司緊急商討,準備出臺一部新權衡稱法,重新標準之時,劉規適時地站了出來,向劉皇帝提交一份《二稱法》。





在那份初版的《二稱法》中,劉規借鑑歷代權衡法制,結合大漢國情,進行總結完善,制定出了一套十分精準詳細權衡規則。尤其在金銀價值的衡量上,更可以做到以毫釐計之。





劉皇帝將《二稱法》傳視財政司討論,財政司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說研究出此法的人是算法大才,完全可以據此推行權衡新制。





後來才知道,這份被他們給予高評價的權衡法,竟是出自一宦官之手,大概是為了挽尊,後來財政司對於劉規的《二稱法》進行了一定刪加,改頭換面一番,而後進行推行,逐漸替代舊法,頒佈全國各地。





但不論怎麼改,其核心要旨,並沒有變化,劉規在其中的貢獻,是任何人都抹殺不了的。那時的劉規,還不到三十歲,籍此揚名,並且開始得到劉皇帝的重視。





在後來的瞭解中,劉皇帝發現,劉規除了在度量衡上的研究天賦之外,還猶善管理,幹什麼事都是有條不紊,從容不迫,並且還是個好讀書的人,文學修養也十分不錯。





宦官隊伍中,出現這麼一個人物,又是從小長在宮廷、出身清白,劉皇帝自是歡喜。那個時候,多疑的劉皇帝,可就沒多考慮,一個有才的宦官可能給朝廷帶來的禍患。





有來自劉皇帝的賞識,劉規的宦途自然是一帆風順,甚至可說一發不可收拾,先後任職宮苑、宮藏二使,最後乾脆被劉皇帝放到少府監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