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310章 形形色色

朝廷從來都是是非之地,刀光劍影,陰謀詭計,始終不休。只不過,在這個權力場中,劉皇帝永遠是核心,但政治重心卻在時時變化,隨著高官重臣的變遷抑或大政方針的變動而變化。





流言蜚語,往往是伴著政局變化最普遍也最廉價的東西,而在過去兩月之間,朝廷內外的討論主題毫無疑問是劉皇帝所提議的稅制改革。





雖然劉皇帝是問題來源,但沒人敢直接針對他,於是各種難辨真假的蜚短流長,便圍繞在實際主持新制籌及各項推行準備工作上上的李昉。





而李昉,相比起其他角色,怎麼看,都要好“欺負”些。更可喜的是,由李昉主持的新制改革,一直進展緩慢,在猶猶豫豫總結舊制積弊的同時,對於新制的構建上遲鈍滯後,如此值得攻擊的地方就更多了,理由也更充分。





如果說劉皇帝強硬的意志,讓人不敢直接對抗的話,那麼通過針對執行者,便成為了一個可行的辦法,簡單有效,進退自如。





而最為關鍵的是,到目前為止,李昉在改革上的表現,實在讓人不敢恭維,疲於奔命,受困於爭執與糾紛,有如泥足深陷,掙扎不已,又沒足夠的威望與過人的魄力去破局。





別的且不提,快兩個月了,關於新稅制的一些細則問題,仍在商討,難下定論,研究詳細、考慮全面是認真辦事的態度,但過於重視一些細枝末節,而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有效地推動改革進展,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扯皮與麻煩之中。





而當劉皇帝都表露出不滿之時,那李昉所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就更大了。歷代政策改革的執行者,最顧忌的並不是來自裡裡外外的掣肘與對抗,而是來自皇權的支持。





而李昉的表現證明,他並非一個能夠擔當改革大任的人,而劉皇帝對他的態度同樣表明,李昉或許也不是劉皇帝心中所屬。這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明顯了。





這不,又有一則消息從垂拱殿與政事堂開始傳播開來,李相公又被陛下責斥了,原因在於新提交的一份財稅新制籌議條疏。對於這份難產的奏疏,劉皇帝表現得十分不滿,閱覽過後,直接給了李昉四個字的評價,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