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267章 安西的請求

 至於輪戍法,則是大漢國防建設中一項根本政策,這些年,不論軍隊如何變化,輪戍法始終堅持著,甚至更加細化完善。

 對於外軍,不論是當初的邊軍,還是如今的團練,朝廷在施行輪戍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的都是異地服役,其核心就在於用鄉土、家人來制約將士。人只要有牽掛了,行事便會有顧慮,不敢無所忌憚。

 而通過此法,輔以相對優握的待遇,朝廷對內外軍隊始終保持著一個較高的掌控力,幾十年來,民亂、造反時有發生,但軍隊從來是穩如泰山,令行禁止。當然,這樣的局面是諸多因素共同形成,但朝廷對軍隊的掌控卻是最為根本的因素。

 即便偏遠如安東、安西,輪戍政策也是照例執行不誤,不論兩都督府權力有多少,其下屬駐軍自將領及士兵,始終按照一定節奏在輪換。

 當然,過去的兩年,由於戰爭的關係,對安西朝廷一直在進行補充,但這並不影響輪換實質,甚至更加徹底。

 倘若從劉旻所請,且不提那數萬西征將士的個人意願如何,如此造成的影響,卻是重大的,甚至致命的。那意味著邊陲將士的牽掛與負擔被消除了,都督府能更有效更直接地駕馭那些將士,相反朝廷對他們的約束能力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下降,這是滋養藩鎮軍閥的做法。

 而對於這一點,是劉皇帝格外敏感的,無關於是誰當都督,這種原則性的問題,他腦子還是很清醒的。因此,他們沒有表態,而是任由朝臣們商討。

 也由此可見,劉皇帝本身就是個複雜矛盾的人,一方面有分封的想法,不惜以邊角相賜;一方面又強勢地維持朝廷權威,在敏感問題上堅持底線。

 朝廷有朝廷的顧慮,安西也有安西的考量,至少朝廷目前堅持的一些政策,耗費是比較大的,不可能充分放權,必然增加代價,倘若放寬,又不利於大局,徒生其他隱患,其中的權衡確實不容易做,也是議到如今,對於安西今後的治理與定位問題,始終沒有拿出個定論的原因。

 而此時,太子突然拿出此事來詢問,慕容德豐想了想,表情堅定地說道:“殿下,以臣之見,魏王殿下要官吏,要糧餉,要移民,都可適當調劑,唯獨將士落戶,家屬遷移,絕不可允,兵政制度是大漢安全之保障,絕不可動搖、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