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244章 影響力

至於劉暘秉政多年,積累的勢力與人望,包括整個符氏家族,那些只能算是底蘊,他們的能量真正爆發出來,形成最強勁的支撐力量,當在劉暘繼位之後。

而眼下,若是讓這些人,支持太子與劉皇帝作對,只怕也是敢想而不敢做。如今,有太多公卿大臣,在劉皇帝面前氣都不敢大喘。

即便,這十年來,劉皇帝是大肆下放權柄,但自上而下,所有人都知道,帝國的主心骨,仍是那個垂拱於崇政殿的劉皇帝。

老皇帝過去的豐功偉績,以及幾十年當國形成的威望,實在太高了,高到讓人難以生起反抗的念頭。基本上,只要他不昏聵到一定地步,誰都難以挑戰他的權威,這幾乎是對全天下臣民形成的思維慣性。

年紀上來後的劉皇帝本就喜怒無常,符後一去,今後怕是誰也把不住他的脈了,可以想見的是,日後的劉皇帝,將成為大漢帝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因此,對符後之去,有的人只顧著悲傷,有的人則感到憂慮,而還有的人,面露哀慟,內心則竊喜,若無此鉅變,他們怎麼能有機會呢?

不過,符後崩逝可能帶來的帝國政治格局的變化,具體會如何,猶待時間的檢驗。而就眼下而言,宮廷震動,朝堂震動,東京震動。開寶二十二年的中秋,史冊上註定要留下深刻的一筆。

朝廷的活動重心,迅速從歡度中秋、君民同樂,轉移到國家大喪、滿城舉哀上來。只一夜的時間,宮廷各處的那些花燈綵帶,都被替換成了白綢、素幡,所有鮮豔的顏色都被遮擋起來,東京城內也一樣,從夜間就開始躁動起來。

從朝廷到民間,從官吏到士民,表現出了極高的效率,只用了一夜的時間,滿城縞素,這對百萬人口的東京城而言,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當然,這其中,夾雜了太多人對皇后崩逝的哀悼與痛惜,很多人,都是自發行為,要為符後送行,以白替紅,是他們力所能及地對符後表達心意。

很多里坊,往往只需吏卒跑一圈,高呼一聲,宣佈皇后娘娘的喪訊,坊裡的百姓,便自發地活動起來,有條件的,把紅燈籠變成白燈籠,綵帶變成素布,沒條件的,也從素衣上扯下爛布條,纏在腦袋上。

東京士民如此不約而同的行為,縱觀歷史,也是少見,即便其中不有少官府督促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東京臣民對皇后的崇敬感情。

坤明殿已然被裝飾成靈堂,符後的遺體也經人收拾後,置入靈柩中,劉皇帝未曾挪步,一直陪著符後說話,只是,再得不到任何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