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80章 君臣都發狠了

    趙相建議,臣竊以為可。另,漢民黨項之外,還有諸多雜胡,對於這些部族,朝廷也當稍示友好,以作拉攏,以免其為虎作倀,剿滅党項叛逆,亦可徵召其眾!”

    劉暘說完,便望著劉皇帝,等待他反應。不過,劉皇帝卻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方才吐出一個字:“可!”

    “但是!”劉皇帝緊接著來了一個轉折:“榆林之變,禍明在党項,實為那些不服王化的胡蠻。驅雜胡以剿党項可以,然而,消滅一個禍患,要嚴防興起新的禍害。

    當初拓跋党項是如何崛起的,定難軍是如何建立的,這一點,需要警惕。因此,朝廷對榆林胡人的態度與政策,需要進一步明確,非友即敵,非忠即賊,讓他們自己掂量著辦,是要服從朝廷,與朝廷為友,還是要從賊,與朝廷為敵!”

    劉皇帝說完,劉暘、趙普等人互相張望幾眼,而後眾口一詞:“陛下英明!”

    雖然這樣的想法,符合劉皇帝一貫的強勢作風,但是,在如今的關頭,行此激烈對策,說不準會出現一些差池。

    但是,也不能說劉皇帝的考慮不對,還得誇他高瞻遠矚,看問題直指實質,一切考量,是為榆林的長治久安著想。

    何況,更激烈的手段措施都已經籌備著了,也不怕無法收拾。於是,對榆林剿賊策略,也由此定型,對党項叛逆堅決剿滅,對漢人叛軍分化處置,對其餘雜胡驅以為刀。

    當然,這其中涉及到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忠奸善惡臣叛民賊,如何區分定性,這不是個容易的活計,在執行的過程中,顯然也不可能盡善盡美。

    其中的分寸,不是靠崇政殿這幹君臣在兩千裡外高談闊論一番就行了的,還得遣一能臣良將主持。

    而人選,劉暘已經提出來了,或者說,劉皇帝心中早就有準備,否則,何必早早地便把趙王劉昉調到長安坐鎮。

    因此,劉皇帝直接拍板:“事情就這麼定了,傳詔趙王劉昉,讓他引關內駐軍北上,接替王侁,組建剿賊行營,全權主持榆林平叛!嗯,讓田重進率一萬禁軍赴西北參與平叛,調兵遣將之事,樞密院做好計劃,兵部也當全力配合!”

    “是!”一干大臣起身,齊聲奉詔。

    說完,劉皇帝又對劉暘道:“你替朕給劉昉傳個話,他不是想親自剿賊嗎?朕如今給了他這個機會,就看他表現了,不要墮了他趙王的威名,讓天下恥笑。

    還要,朝廷擬定的方略,要傳達到位,要讓劉昉不折不扣地執行,具體怎麼做,他有便宜行事之權,但是不能違背大政方針!”

    “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