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69章 鹽州

    秋八月,榆林道,鹽州。

    鹽州地處榆林道南部,西接靈州,東連夏宥,是大漢西北最主要的軍事重鎮之一。早在三十年前,朝廷就開始經營此地,在劉皇帝專心統一,無力西顧之時,鹽州更是朝廷維護對西北統治、對党項諸胡監視最重要的支點。

    王彥升就曾坐鎮此地長達十年,“啖耳將軍”的名聲至今流傳當地,胡人聞之色變。由王彥升一手訓練出的定邊軍,編制依舊保持著,兵員雖然換了幾輪,但其精神與傳統是保留下來了的。

    時下,由於李繼遷的叛亂,党項離心,整個榆林都有些不穩,但鹽州卻始終安定,三千定邊軍顯然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當然,都司對李逆的窮追勐打,以及至今為止平叛都以夏州兵馬為主,未曾調用定邊軍,也是原因之一。

    三十年經營,朝廷對鹽州的統治,還是很牢固的,當年強力推行的移民政策,其中有很大一批遷戶,其目的地就是鹽州。

    前前後後,鹽州遷入的漢民,足有三千多戶,這個數量,從整個移民體量來看,實在微不足道,但於一州而言,卻實在不是一個小數字。朝廷對鹽州的重視,可見一斑,有些邊遠州縣,所得移民,多則千戶,少則數百戶,在整個榆林,也就夏州、靈州能稍微勝過鹽州。

    加上一些流放的罪人,漢人遺民,以及這些年的自然增長,到開寶二十一年,鹽州當地的漢人,已經突破六萬口。

    

    再兼以境內的党項及諸胡,鹽州人口,超過三十萬,在偏僻的榆林,已經是個不小的成就了。這個人口規模,就是拿到人煙輻輳的中原地區,也是排得上號的,在榆林地區,就更顯可貴了。

    當然,整個榆林道的人口分佈,也基本圍繞著夏、靈、鹽、銀、綏五州展開,而以整個榆林道來看,總人口卻不足兩百萬,這還是在有朝廷移民實邊的基礎上。

    為此,榆林道曾經上朝廷請求,希望將南部的環、慶、延幾州劃歸榆林治下,這一點朝廷不及表態,就引起了關內道的強烈反彈,最終不了了之。

    而從劉皇帝的想法,榆林道設置,目的有三,一是鎮撫諸胡,二是拱衛秦隴,三則是提高行政效率,自然要輕裝上陣,哪怕不考慮關內道的意見,也不可能同意擴大轄地。

    回到鹽州,此地有著榆林乃至西北地區最顯著的一些問題,胡漢雜居,民族矛盾,隨著時間的流逝,非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日益深重。

    鹽州轄地,超過一萬平方公里,這麼大的地盤,哪怕有不少沙磧荒漠,但宜耕宜牧的也不少,供三十萬人生存,是沒有任何問題。

    更何況,以鹽為名,因鹽得利,作為西北最重要的青白鹽產地,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經濟繁榮,堪稱榆林之最,比夏、靈二州也不差。

    但是,青白鹽這個過去党項人最依賴的財源,被官府給掌控了,這是硬生生割党項人的肉,從供鹽者,變成購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