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

    戍邊眾軍中,耗費朝廷錢糧最巨的,毫無疑問當屬朝廷正兵,因此,臣思之,若能提高邊地鄉勇在戍邊上的作用,那麼便可稍減朝廷正兵駐紮數目!”

    聽李繼隆這麼說,劉皇帝眉頭下意識地跳了下,顯然是被李繼隆的話撩撥動了,眼神迅速恢復了清明,露出一抹思索。一旁,劉d也顯得更認真了。

    大漢軍費支出的居高不下,固然有國土廣袤而集眾兵而守之的原因,但究其根源,還在於募兵制度。

    朝廷內外,不論是宿衛、禁軍,還是地方都兵、邊防戍軍,全都是由朝廷花錢徵募的。實行已久的輪戍制度,也只是在這諸種軍隊中進行輪換,用以平衡,加強朝廷對軍隊的控制。

    而這些軍隊,都屬於脫產的職業士兵,他們不用種地,不用養蠶,只靠吃軍糧、得軍餉、給朝廷賣命生計。

    戰爭年代,朝廷需要大量的軍隊,平內亂,卻外侮,一統天下,花費再大的代價,也得咬牙堅持。

    但是,如今大規模的戰爭對大漢而言,基本宣告遠去了,在和平年代,再以昂貴代價,

    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就顯得費而不惠了。

    大漢的正兵,可不只是把人募集起來就完事了,兵員素質要求高,訓練任務重,裝備精良,待遇方面也從來就沒低過,如此一來,朝廷養兵的耗費就更大了。

    如今,僅大漢諸邊的戍防軍隊,就有三四十萬,倘若再皇城宿衛、拱護京畿及諸多重要關隘禁軍、腹地道州駐守的都指揮司兵馬以及已然超過七萬的水軍都算上,大漢的總軍力已然超過八十萬。

    這八十萬的常備軍力,便是八十萬張不事生產、不躬田畝,只待朝廷餵養的嘴,而這些人,也都是青壯年,放到民間,都是最具價值的勞動力。而以大漢五千多萬的人口而言,以當下的生產力與社會狀態,實在不是一個小數字。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難怪朝廷內部,不管是政事堂,還是財政司,都不厭其煩地向劉皇帝請示,要削減軍隊,降低軍費,這絕不單純出於對軍隊、對武將的打壓,而是實實在在看到了常年維持如此龐大軍隊的危險。